聚会回顾

当货代也做外贸了,你还敢找他订舱吗?

Tess文章 当货代也做外贸了,你还敢找他订舱吗? 她叫小T,在名片上,身份是一个普通的货代。 但在许多国外客户眼中,她的角色远不止如此,除了货代,她还是一个外贸SOHO。 当你知道自己的货代也在做外贸,是不是内心很呵呵,觉得跟这样的人合作太危险了? 01 一位来自迪拜的客户,想向中国供应商采购一批货物,坚持用信用证付款。 供应商坚决要求T/T。 谈判陷入僵局。 小T了解情况后,没有劝客户妥协,也没有帮供应商强硬,而是直接出面说服了供应商接受信用证。 小T大学学的是商务英语,毕业后曾做过外贸业务员,实操过信用证,懂得怎么做。 她用专业地解释信用证条款,打消了供应商的顾虑。 然后,又亲自操盘整个信用证流程,从开证、审证、交单到收款,每一步都亲力亲为。 这一单顺利成交,客户和供应商都如释重负。 更重要的是,从那天起,客户再也不愿意绕开她处理任何中国的事务。 02 有一次,她察觉一客户合作的供应商有点异常。 销售经理新建了一个工作群,把老群里的一些人拉到了新群里,说以后工作上的事在新群里聊。 客户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但小T觉察出来了。 她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悄悄向行业圈里的熟人打听消息。 很快证实,这家供应商资金链已断,濒临破产。 她立刻提醒客户,客户及时止损,避免了支付定金的巨大损失。 03 做外贸的人都知道,急单很麻烦。 有一次,客户的订单临近发货,但财务流程还没走完。 工厂在催,时间在紧,客户焦头烂额。 小T没有多说,直接替客户把钱先垫了上去。 不是几百几千的小数目,而是一整批货的尾款。 工厂收到钱后按时交货,客户如期收到了货。 我曾问她为什么要替客户垫资,万一客户跑了呢? 小T说她并不是冲动行事,而是基于对客户、对工厂、对全局的长期了解而做出的理性判断。 换做你是客户,你难道会不喜欢能为你垫资的靠谱货代吗? 04 你可能以为,她肯定把客户资源握在手里,分分钟都能把别人的客户撬走。 事实上,她早就可以,作为国外客户的指定货代,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她掌握了客户的订单流程、付款节奏、选品逻辑、供应商名单。 她要是想取而代之,轻而易举。 但她从不动。 她静静站在原地,等客户开口,等供应商犯错却屡教不改,等那个必然发生的节点到来,然后接手。 她从不抢客户,但客户最后都会来找她。 05 当客户来中国,她是那个帮客户订酒店、订机票、当翻译、当助理的人; 也是那个陪客户拜访工厂、验厂、改合同、盯货期的人; 更是那个即便客户不给服务费,也照样服务、从不计较的人。 她帮客户省心、省钱,却从不说“你欠我人情”。 她很清楚,客户不是抢过来的,而是被守护出来的。 06 客户在国外,看不到中国供应商那点猫腻,听不出语气里的含糊,察觉不到市场的微妙变化。 但她在。 她在客户的微信工作群,观察每一个动态; 她在本地市场,穿梭于工厂与货代之间; 她在社交圈子,捕捉行业里任何风吹草动。 她知道客户没看到的,想到客户还没想到的,做了客户未来才意识到该做的。 她叫小T,是Tess外贸Club的会员,也是9.27的分享嘉宾。 想听她是如何在客户那里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可以去福利仓看她的分享视频,顺便反思一下自己作为外贸业务员的不足之处。 […]

当货代也做外贸了,你还敢找他订舱吗? Read More »

一样的市场、一样的客户,一样的平台,她凭什么多了20倍业绩?

Tess文章 一样的市场、一样的客户,一样的平台,她凭什么多了20倍业绩?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业务员,看看她是如何用最朴素的方式,一年开发出30多个德国客户,做到500万销售额。 她叫Sonia,是Club昨天线下聚会的分享嘉宾。 她在开发客户的过程中,不用AI,不搞短视频引流,也没砸广告,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动作:发邮件,打电话。 但就是这两个动作,被她做到极致。 她一年开发了30+个德国客户,累计销售额超500万人民币,而她周围的同事,有些人一年不到25万。 今天我想详细聊一下她的办法,因为这些方法可以复制,可以落地,看到后可以立刻拿去用。 她找客户的方式,和大多数业务员一样: 谷歌搜索客户公司官网 在LinkedIn上找决策人邮箱 社媒上交叉验证公司动态 写一封尽量靠谱、能看懂、不过分自嗨的开发信 以上这些步骤,80%的业务员都能做到。 她的邮件内容,虽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但稳定在合格线以上,有内容,不让客户觉得被骚扰。 她的与众不同,不在于找客户和发邮件,而是发完邮件后的打电话阶段。 接下来我们来还原一下她整个“开发一个客户”的路径: 01 她发完邮件之后,有的客户回回复,有的不会回复。 有回复的最好,继续回复。 没有回复的,择时打电话。 如果是客户本人接的电话,按预设节奏推进。 如果不是客户本人,她就要求转接。 如果接线员说“不方便转”, 她会立刻问一句: “那请问他什么时候通常在公司呢?” 这时候,她就会得到一个时间。 于是,她拿到了下一通电话的“时间锚点”。 我们在开发客户的时候,总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Sonia的本事就是,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带走一点确定性。 02 客户本人接通后,她不是立即推销,而是带客户打开邮件 “我昨天给您发了一封关于我们XX产品的邮件,不知道您现在是否方便打开一下?我可以带您快速看一眼重点部分。” 她不怕被拒绝,怕的是客户根本没看。 于是,她创造了一个我带客户看邮件的场景。 在电话中,带客户看邮件,解读重点,让他直到产品的亮点在哪里。 大多数邮件石沉大海,但她的邮件在她的引导下被客户读完了。 03 看完邮件,在客户对产品感兴趣之后,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愿意买样品测试, 一种是明确告知目前没有订单,不会采购。 客户说“没订单”,她就反过来利用这个理由 Sonia说: 虽然现在没有订单,但你们仍然可以测试我们的产品啊,当你给你们的肯展示产品的时候,会让客户有更多的优质选项,给自己更多的机会。 况且,我们已经在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卖得很好,在德国还没有出售,您是没有竞争对手的。 客户会犹豫,会说要考虑一下。 这时候,Sonia就会停止推销产品,表示理解客户的顾虑,并找个理由约定下一次联系的时间。 此时,客户都会再次给她一个时间锚点。 她不去硬撬客户的“现在”,她去撬客户对“未来”的想象。 04 当然了,她也遇到过打电话过去,对方暴怒的情况。 她也被客户冷淡过、敷衍过,有客户直接对她说:“别再打电话来了!” 但是,她的心态很稳,她会很快整理好情绪。如果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精准客户,会重新设计一套新的沟通方式。 她不在情绪里打转,而是把情绪当信号,把信号变策略。 她不会轻易放弃一个客户,但她也从不死磕一条路径。 以上内容的详细分享请去福利仓看视频。

一样的市场、一样的客户,一样的平台,她凭什么多了20倍业绩? Read More »

业务员最大的底气,就是敢公开“吃里扒外”,和老板对抗

Tess文章 业务员最大的底气,就是敢公开“吃里扒外”,和老板对抗 01 如果我问你一句:在你心里,销冠是什么样的人? 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开发客户最快的,签单最多的,最会说话、情商最高的。 总之,就是那种每天忙着见客户、聊单子、业绩一骑绝尘的人。 不过,在我眼里,真正的销冠是有正确的三观、对事不对人,且能陪着客户一起成长,十几年如一日稳定输出的人,比如上周末的第二位分享嘉宾Bonnie。 Bonnie2010年毕业后入职了一家生产小家电的公司,今年已经15年了。在过去的15年里,她蝉联了14 年销冠,公司60%的订单一度都在她手里。 问题来了: 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平台,为啥有些人的业绩一年几千万,有些人半年也开不了单呢? 02 在老板眼里,Bonnie 是个不好管的“刺儿头”,甚至有明显的“吃里扒外”的倾向。 因为她总是站在客户立场上跟老板 battle。 客户的订单品质出现问题,她会立刻承认,从不扯皮,转头就去逼着老板改进产品。 甚至有几次,为了把产品的品质搞好,为了保障客户的利益,不惜以销冠的身份用辞职威胁老板,逼迫老板妥协。老板怕她带走客户,就妥协了。 很多老板看到这里,估计早就火大了,业务员不是应该帮公司多卖货、多赚钱的吗,多为公司着想吗? 你怎么天天替客户说话? 这不是吃里扒外吗? 事实证明,Bonnie 才是那个真正懂生意本质的人。 她很清楚,品质稳定了,客户才会稳定; 客户稳定了,订单才会持续; 订单持续了,公司才能真正成长。 老板当时可能觉得被冒犯,但几年后回头看,Bonnie 的坚持让公司少走了很多弯路。 当然了,在面对客户的胡搅蛮缠的的时候,她也会坚定地站在公司一边,为公司正确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客户给她取了“Miss No”外号的原因。 03 Bonnie 说,公司这十几年经历了三次搬家,每一次搬家,生产规模都会扩大一次。 这种增长模式,走下坡路的公司肯定是做不到的,保守型公司也是做不到的。 我看到大多数企业不是忙着砍成本,就是天天想着开发新客户,结果客户来了又走,规模始终不见起色。 为什么 Bonnie这家公司能稳步扩张? 答案很简单:因为客户稳。 稳定的客户群带来稳定的订单; 稳定的订单,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稳定的现金流,才支撑起工厂一次次搬家、扩产。 而这条稳定链条的起点,正是 Bonnie 当年那句: “不改产品我就走”。 04 我问:你能连续 14 年销冠,秘诀是什么? 她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我的客户很稳定,而且我会和客户一起成长。 客户从小客户变成中型客户,再到大客户,我一路陪着走。而不是今天成交一个客户,明天再去开发新的客户,仿佛不停地跑步机上奔跑,永远在起点。”  Bonnie 的做生意逻辑很简单,客户才是最大的复利。 刚起步的小客户,她会耐心服务;

业务员最大的底气,就是敢公开“吃里扒外”,和老板对抗 Read More »

她居然真做到了既要又要

Tess文章 她居然真做到了既要又要 昨天Club线下分享,Bonnie的分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她手下的员工,一个个既能干活,还对她忠心耿耿,形成了“母慈子孝”的良性循环。 这种现象不要说在外贸圈罕见,在整个职场都很罕见。 分享一结束,一大堆人围着她,询问还要不要招人。 多数老板能让员工干活,但谈不上能让员工忠心。 Bonnie是怎么做到了既要又要呢?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 1. 舍得让渡自己的利益,用确定性换忠诚。 我见过太多老板,嘴上说带人,实际上心思很简单,好单留自己,烂单丢员工。 Bonnie反其道而行。 因为她明白,人性最大的弱点是需要正反馈。 有人带、能赚钱、有希望,才能让人心甘情愿留下来。 于是,她会把那些确定性高的客户和高质量的询盘让给新人。新人成交快,马上就能建立自信。 2. 让团队永远处在“高考模式”。 她的团队氛围,有点像高考冲刺班。 每天学习产品知识,定期考核,成绩不行的人直接淘汰。 她对员工说,当你在学习的时候感到不舒服了,那正好说明你在成长。 很多老板喜欢“宽松管理”,听起来人性化,实际上效率低下。 Bonnie的逻辑是:宁可让员工在训练场流汗,也不能让他们在市场上流泪。 她逼着团队快速迭代,淘汰掉学习意愿差、执行力低的人。留下来的,全是能打硬仗的。 3. 老带新,过程必须对。 光有压力不够,她还“盯过程”。 她会安排老员工带新员工,不仅要教,还要紧盯每一个步骤。不是出了问题再追责,而是前期纠偏,确保每一步走对。 很多老板对新人是“放养式”管理,给你个任务,自己想办法。 我之前就是这么做的,结果发现,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都是需要给他们做指导和培训的,放养式管理只适合极少的人,比如我这样的。 特别是新人,弯路走多了,最后信心全没了。 Bonnie的方法,看似繁琐,实则节省时间,前期的紧盯,换来的是后期的独立。 4. 把竞争关系变成互助关系。 她要求团队每周开会复盘,所有人把跟进客户时遇到的难点和经验拿出来讨论和分享。 据我所知,在大多数公司,业务员之间是竞争关系。客户信息互相保密,谁也不想把卖点分享出去,生怕别人超车。 而Bonnie让大家互通有无。任何一个人的突破,都会变成团队的经验,任何人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这种操作并不多见,因为大多数老板靠内部竞争来驱动效率。而她靠“内部协作”来提高整体水平。 5. 奖励很及时 我特别注意到她的奖项设置。 “破蛋奖、人生首柜奖、百万英雄奖”…… 名字一个比一个有仪式感。 关键是,她的奖励从不拖延,客户付完款,这边的奖励就到了。 Bonnie清楚,钱是最硬的激励,拖延只会打碎信任。 她把奖励变成一种“故事”,一种“身份认同”。员工拿到的不只是钱,而是归属感和荣誉感。 6. 无情淘汰。 当然,有奖就得有罚。 不提问、不反馈、开会沉默的人会被淘汰。 三个月不开单,六个月还养不活自己的人会被淘汰。 总之,团队里不养闲人、懒人,不留人品有问题的人。 有人听了Bonnie的分享,觉得她很会算计人性,会拿捏人。 我觉得吧,在结果导向的商业世界,算计也好,真心也罢,能把人心稳住,把团队带起来,就是高明。 今天就这样吧。

她居然真做到了既要又要 Read More »

倒查和封锁,就是这样落到普通人头上的

Tess文章 倒查和封锁,就是这样落到普通人头上的 01 8月3号,Club请来嘉宾 Nico 做了一场关于财税的分享。 不知道其他人听后是什么感受,但我内心,有点五味杂陈。 光看那份大纲,就知道这场风暴不是只刮向大企业和富人。 不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在挣扎求生的小企业, 无论你是海外有资产的富人,还是灵活就业者(SOHO), 甚至你觉得自己只是个苦哈哈的牛马,也未必能躲过这张网。 它覆盖了几乎所有人,只有极少人远在天庭的人不受影响。 你在平台卖货,以为躲过了税务。你在海外开户,以为逃过了监管。你一直在买单出口,以为理所当然。 或许以前是吧,或许从来都不是,只是以前没人理你。 如今,在大数据面前,系统早已把你的一切打了标签,建了画像。 甚至连你哪天上线、从哪个IP打开后台,跟谁联系过、卖了多少货,客服说了啥。。。。。。 一切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今天没查你,不是你无懈可击,可能是你还不够大,不够出挑,不够值得动用资源。 也可能是人家现在太忙,或是钱暂时够用,暂时没时间理你。 随着平台数据全透明,所有平台商家的收款路径已经被掌控,包括亚马逊上的商家。 很多人觉得海外电商不会配合交数据,你要是这么想就错了。 他们虽然是海外公司,但平台上的供应商大部分来自中国,如果不配合,后果可以预料。 海关、税务、银行、外汇局、平台系统之间正在连成网。 过去是你申报、他们稽查,现在是他们直接看你的数据,然后让你解释你的数据的合理性。 解释不了,后果自负。 02 很多人至今还活在过去的幻觉中,以为只要不开公司、不过账、用别人抬头买单,就能永远“低空飞行”。 这些些小聪明,在大数据和国家机器面前不值一提。 税,不是你自愿交的,是你必须交的。 所谓依法纳税,只是表面说法。本质上,它更像一场gov对你的定价游戏。 你赚多少,该贡献多少,是按照他们制定的规则算出来的,不是你说了算的。 一些人以为自己在避税,其实只是在拖延时间。 而一旦轮到你,就是补税+滞纳金+罚款,让你一口气把“过去的利润”全部吐出来,情节严重的,再顺便交掉一部分未来的自由,踩踩缝纫机,锻炼一下身体。 不信可以去网上公开资料查查,已经有多少人因为“倒查”被罚得倾家荡产。 你以为这些案例为啥公开PO在网上,就是为了震慑你们啊。 所以啊,现在这局势,再幻想一些灰色操作,大概率都是无谓的挣扎,税局一旦认定你赚了钱,但还没交够,那你就是靶子。 世界是个游戏场,在这场游戏里,规则在不断改写。 今天能用的方法,明天就可能被定义为逃税工具。 今天的合规身份,明天可能变成重点监控对象。 而倒查,则是一个大杀器。 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建议你做一件事,去看看这位嘉宾在 Club 的财税分享视频。 看了这个视频,你会搞清楚系统是怎么查的、查什么、凭什么能查到你。 看清后转身,才可能是生路。 即便要死,至少能死得明白。 看完视频有问题咨询的小伙伴可以找嘉宾咨询,记得注明自己所在的Club会员群群号+自己的公司名,否则嘉宾不会通过好友申请。 视频链接已在福利仓,Club会员可自行查看。 8.3线下分享两位嘉宾的分享内容已经放到福利仓,全程4小时,大家可以去福利仓看啦! 8.31Club8周年年庆在深圳举办,有自荐当嘉宾的小伙伴可以把个人介绍+分享主题+大纲发到我邮箱ly-r@163.com  

倒查和封锁,就是这样落到普通人头上的 Read More »

如何“收买”AI,让它对别人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Tess文章 如何“收买”AI,让它对别人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01 昨天我在Club1-41群里搞了个实验,找了两万多个外贸人,让他们各自去问自己常用的AI同一个问题:  结果你猜怎么着? 答案乱成一锅粥,不同的AI给出了完全不同、五花八门的答案。 有的说是“Tess外贸Club”;有的说是“AMZ123跨境电商”;还有的说是“商务微新闻”。 。。。。。。 重点来了,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同一个AI,不同的人问,答案也不一样。而且版本很多,跟一堆人抛硬币算卦一样随机。 比如:同样是豆包,不同的人问,结果是这样的: 一个说“商务微新闻”是外贸类公众号里最牛逼的。 一个说“Tess外贸Club”最牛。 在联网和未联网状态,同一个AI给出的答案也不同, DeepSeek在这方面表现非常明显。 真正的外贸人一眼就能看出,DS联网搜索的那个答案水分含量已经到了让人无语的状态。 我自己在百度ai上搜,结果如我所料,如我所愿: 有人用Kimi搜,结果是这样的: 看到这里,被你们视为工作神器的AI是不是瞬间走下了神坛? 同时也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揭晓答案之前,请大家先记住一句话: 本质上来讲,AI只是个会讲故事的复读机,它给你的问题不基于事实和对错,它只是在猜你喜欢听什么。 很多人用AI是用来找答案,但其实它只是在干一件事: 根据以前看过的所有资料,猜用户最可能想听哪个答案,然后把自己的猜测呈现给用户。 你以为AI很懂你,其实它只是在迎合你。 你越常听、越常问、越常点赞的那个答案,它越可能复读出来,哪怕那个答案是错的,它也不在乎。 很多人反映AI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他能这样做,其实就像一个特别会写作文的人,他不一定懂历史,但他能写出最像“标准答案”的一段话。 02 AI的知识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先告诉你,绝对不是什么“专家智囊团”或者“官方数据大脑”。 它的知识来源分三类: 第一种,网上的各种信息。 各种网页、公众号、知乎、百科、论坛……只要发出来了,管它真的假的,脏的臭的,它全部吃下去。 干货、广告、水文、软文、吹牛文、假装权威的包装稿,它一视同仁照单全收。 比如:某个公众号每天都在说自己是“跨境第一”,还附上各种图表、访谈、榜单截图,哪怕全是P的,自吹的,AI看多了,也会信了。 第二种,榜单数据。 像百度指数、新榜、西瓜数据这种,它会参考。 这些榜单有时确实有参考价值,但你也知道,现在刷榜成本又不高…… 你给钱,它就给你热度;你买流量,它就给你排名。 AI看到这些被刷出来的“榜单”,会怎么想? 它不会去“想”,不会思考,更不会去伪存真,它只会觉得你出现得多,那你应该就是重要的。 第三种,你和其他用户的使用行为。 你每天用AI问问题,问哪些话题、纠正哪些答案、给哪些回答点赞……这些操作,它都会悄悄记下来。 如果很多人天天问“某某是不是第一”,并且不断纠正AI、反复输入同一个答案, AI就会被“灌”出一种印象:你说的,大概率才是“标准答案”。 于是下次你再问,它就把你教给它的答案,复读给你。 因为它知道,这是你想听的,它只负责让你满意。 所以, 它不是在判断谁说得对, 它是在判断“谁被说得最多”。 03 AI是不是可以被收买? 我前面展示的DeepSeek在联网状态下的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收买AI,不是偷偷塞红包,而是有技巧、有路径、有系统地“投喂”它。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三种方式是: 第一种:堆关键词,专门写一些AI喜欢的词,什么行业头部、10万+爆款、权威推荐、百度指数上榜品牌。。。。等一大堆很浮夸的东西。

如何“收买”AI,让它对别人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Read More »

他的产品LOW,行业卷,客户为啥离不开他?

Tess文章 他的产品LOW,行业卷,客户为啥离不开他? 01 我曾在小课堂分享过开发大客户和中小客户的方法。结束后,有人问我这么一个问题: “你做的是AI语音鼠标,产品有技术含量,当然容易开发客户。 我们做红海市场的产品,卷得头破血流,根本玩不出花来。 所以,能不能讲讲普通产品怎么开发客户?” 刚好,昨天Club的分享嘉宾Jack,讲的就是一个如何在红海市场创业成功的真实案例。 你可能好奇,他是卖啥的。 他卖的就是螺丝钉、盖子、密封塞,单价几分钱,空运费比产品贵得多,标准化程度高,竞争对手无数。 而且他不是厂家,是中间商里的最底层,一个单打独斗的SOHO, 这么看下来,Jack身上的buff叠满了: 产品不稀奇 自己没资源 竞争又极卷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三年时间开发了140多个客户,其中60多个持续返单。更难得的是, 平台客户,全是五星好评。 你是不是以为他靠低价? 当然不是。 靠卷价格的,我不会请来分享。 那他靠什么呢?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具体内容建议大家去福利仓看视频): 有客户犹豫要不要花30美金运费拿2美金样品。 Jack没等客户开口,就主动问清测试条件,自己动手还原实验场景,把全过程拍成视频发过去。 客户看完直接拍,不用收样、不用等物流、信任值拉满。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坦诚。 很多嘉宾来分享时会要求打码,说网站、产品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不便展示。这很正常,我们也理解。 但Jack却反过来说: “我愿意把自己的网站、店铺链接全部公开,大家想验证什么,直接点进去看。” 他说的每个案例、每组数据,都能自证。 这已经不是自信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极致的坦诚。 02 但是,Jack的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的第一年也很惨。 他认为自己打工能当销冠,创业也很容易开发出客户。 在昔日“销冠”的光环里,他复制打工时的经验,结果全年只做了两个客户,总订单8000美金,不如他以前一个月工资多。 这时候,Jack才意识到:经验是有时效性的,时间变了、产品变了,很多东西得推翻重来。 第二年他开始从零开始,摸索新的开发路径,一年拿下40个客户,信任资产逐步建立,生意才开始进入正循环。(具体开发客户的办法,大家可以去看分享视频) 他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脱离产品的专业度去做业务,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这句话,值得很多人静下来慢慢去品,特别是你若正好也在做那些货值低、竞争大的产品。 Jack的完整分享视频时长约1.5小时,内容涵盖了他打工和创业两个阶段的实战复盘。 无论你是刚入行、在打工,还是已在创业路上,他的分享都非常值得一看。 现场分享过程中,掌声多次响起, 那是很多人在听到说出了自己心声的那一刻,出于本能的共鸣。 而我自己感触最深的,其实就一句话: 越是没技术含量的产品,越需要有技术含量的业务员。 如果大家想认识Jack或者和他探讨一些问题,可联系他。 只不过,他要求加他的人需要注明自己的真实姓名+公司名+Club会员群编号,这样方便做联系人管理。不愿意透露自己信息的人,请不要发信息给他。 最后,感谢伊人的拍照,可以加个鸡腿了。

他的产品LOW,行业卷,客户为啥离不开他? Read More »

听完这个嘉宾的分享,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骗子

Tess文章 听完这个嘉宾的分享,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骗子 01 在6.29Club的分享会上,分享Emma刚讲完,我第一个念头想到了骗子。 别误会,不是说Emma是骗子,恰恰相反,她的分享是骗子和伪大神的照妖镜。 在外贸圈,“大神”是个被严重滥用的词。一个真假不知的订单能讲十年,你一问细节,对方立马来句“这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其实意思就是你别问了,再问我就编不下去了。 Emma恰恰相反。 她讲的内容不仅有方法、有结果,而且每一步都密布细节,甚至细到让你无话可问。 她的分享分三大块,其中付费B2B平台获客和0成本LinkedIn获客是重点。 B2B平台获客,她讲了这些: 店铺首页怎么设计,主图风格如何选,如何“打擦边球”提高点击率; 产品关键词如何布局、描述怎么优化,才能匹配平台搜索逻辑; 平台算法调整后,她是如何相应调整策略的; 什么时候投广告最划算,哪些时段曝光量最高…… 更重要的是,她知道每一次调整带来了什么结果,每个动作都有因果、有反馈。 她讲的这些东西,对于刚做国际站不久的小白,几乎就是手把手教了,且不是看看小红书视频和几篇知乎文章就能复刻的。 只有真操盘过的人,才讲得出这种细节。 对于那些正在犹豫要不要做国际站的人,Emma也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给出了结论: 如果你钱不多,人手也有限,对运营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懂,更没有忍气吞声被剥削的定力,强烈不建议做。 02 关于LinkedIn,她更是做到了细节输出: 个人主页怎么设; 文章怎么写,内容如何搭配关键词; 哪篇文章被谷歌收录上了谷歌首页; 为什么被收录; 客户怎么筛选, 第1次怎么搭讪, 客户反馈之后如何跟进; 如何突破领英加好友的限额限制而不被封号;   Emma给大家展示了她做一年半领英的结果: 她的成绩单看起来很普通,但含金量极高: 有效互动客户:92人 实际成交客户:4人 成交金额:2.4万美元 利润:5万多人民币 投入资金成本:0元 投入时间成本:238小时 你可以说她成绩平凡,但不能否认她逻辑清晰、路径可复用。 因为每一分钱是怎么赚的、每一个客户是怎么来的、每一个动作有什么效果,她都能讲得出。 Emma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她做得多牛,而是她没有视自己为“讲师”的态度,她一直以同行交流的心态地在复盘自己曾经做的事,对你全盘托出自己的心得。 她讲的东西,会让你觉得这事我也能做,甚至马上就能开始。 03 既然说到这,不妨我们也聊聊伪大神们都有哪些共性? 你一定听过类似的话术: “我们靠信任赢得客户”——你问是哪位客户、怎么赢得的?他说:不方便透露。 “客户很满意,说我们专业”——你问他专业在哪些地方打动了客户?他说:反正就是专业。 “这部分细节不方便讲,是商业机密”——实际上,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细节。 这些人讲的全是绕过过程,直接到结果,从头到尾是套路,缺乏具体的方法。 你一追问,就开始“卡顿”;再追问,就说“课后私聊”。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识别“真假大神”? 很简单,别让自己变成智商税的受害者。 伪大神收你一节课的钱可能不贵,但你如果真信了他的神话,那你交的可能是未来一年的时间、客户和机会成本。 因为一些看起来逻辑自洽的东西,实际上是无法落地的,而伪大神们恰好非常擅长这些,把他们一些想当然的东西搬上台面去“传道授业解惑”。 对于小白来讲,他们是无法去验证伪大神臆想出来的幻象的。

听完这个嘉宾的分享,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骗子 Read More »

用1万元撬动1400万订单:一个外贸SOHO的极限启动法

Tess文章 用1万元撬动1400万订单:一个外贸SOHO的极限启动法 前昨天Club线下聚会人很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Linda分享的内容去的:用1万块撬动1400万订单 相信听了Linda分享的人感受都差不多,不说跟她一样一定能赚多少钱,但省个几万块是可以的。 从分享结束后大家对她的围追堵截就知道,她的内容打动了很多人。 Linda这个人,看上去一点都不张扬,也颇为普通,但思维极其清晰。 她站在台前,甚至都没有做自我介绍就直接进入了分享主题,一秒钟都不浪费。 总体来说,她之所以能在一年内把SEO做起来并赚到钱,靠着一套“极限成本控制+高认知杠杆”的打法,仅用一万多块钱的启动资金,就建起了自己的独立站,并成功获得了累计超1400万人民币的订单。 鉴于她的分享视频和课件都不公开,我这里总结一下她分享内容里一些通用的、不会对她的利益造成危害的东西。 本文的内容,尤其适合那些资金不多、刚起步,又对SEO略感迷茫的人。 一、低成本获客渠道。 很多外贸人一开始就冲平台、买展位、砸广告,把资源都押在“曝光”上。 Linda第一步就是花了1万元找建站公司搭建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站,密码、域名、后台全部在自己手里。 她不是简单地付钱买网站,先做了一张思维导图,把网站结构、页面逻辑、内容承载一一规划好,明确告诉建站方要怎么搭,亲自掌握整个内容逻辑的主动权。 换句话说,建站公司是她的“代工”,她才是大脑。 二、素材制作成本是0。 网站搭好,内容成了关键。Linda不想请人拍摄,就全部DIY。 借了邻居的无人机,自学无人机操作,学会后用无人机拍视频; 自己动手拍摄产品图片; 自学剪辑、排版、上传内容,全部亲自完成。 相对于市面上那动辄几万块的外包服务,Linda可谓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一分钱都不让外包公司赚。 她在创业的时候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all in,而是用尽身边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去把事情做到最好。 这样的话,即便失败,损失也是最小的。 三、极低的成本学SEO。 当她意识到SEO是获取流量的关键点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报个培训班”,而是直接去招聘平台上搜索SEO运营职位。 她挑中一个正在找工作的SEO候选人,私信对方是否接受付费咨询。 这对于正在找工作的人来说自然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对方很happy地同意了。 于是,Linda用以300块一小时的价格让别人一对一辅导她了两个小时。 这效果比参加两三天的闭门培训还强。 她两小时掌握了别人可能几周都不一定学到的SEO核心逻辑,并直接应用到自己的网站。 你看,你想学东西都去找培训公司,人家想学东西去招聘平台,这就是你们的差距。 四、站在巨人的肩上优化内容。 开始做SEO后,Linda没闭门造车。 她用行业大词和热词在Google上搜索,筛出排名前五的博客文章,对每一篇都进行拆解和评估,然后: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补强内容盲点; 借助AI优化语言表达、逻辑结构; 重构一篇“更优版本”的文章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 结果,她的文章被Google迅速收录,网站权重节节上升,精准询盘不断涌入。 这正是“站在巨人肩上”的最优姿势,不是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迭代。 当然了,迭代的前提是,你自己本身得非常专业才可以。 她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神操作,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这一切操作,听起来很极简,但非常高效。 一年的时间里,她没投广告、没烧预算,网站靠自然排名不断获得询盘、成交客户、积累订单。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起步太难,资金不够、不会建站、SEO不懂、内容没人做…… 但Linda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问题从来不是你缺什么,而是你怎么用你有的东西。 她的做法总结起来就是: 用图解解决建站; 用“借”解决素材; 用私教替代培训; 用AI放大输出; 用竞品反向打穿SEO。 她做的每一步,都可以被复制。 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外贸人,没有背景、不烧钱,脑子清醒、执行力强。 希望你能从Linda的故事里,找到一点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用1万元撬动1400万订单:一个外贸SOHO的极限启动法 Read More »

搞不定这件事,你开发的客户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Tess文章 搞不定这件事,你开发的客户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外贸业务员似乎有两个普遍共识: 第一,先拿下客户,才有底气找供应商。 第二,没资源的,靠低价和勤奋抢市场。 但5.25的分享嘉宾Ellen,她用行动推翻了这两个“共识”。 她什么都没有,却比很多人起点更高。 Ellen不是外贸科班出身,没背景、没客户、没资源。在决定创业之前,她先做了一张SWOT分析图。 很多人不屑:不就是列优劣势嘛。 可她那张表我看了三遍,只得出一个结论: 她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机会在哪里。 她写道: “不懂产品,那我就先去拜访工厂。” “没有人愿意教,那我就调整自己的姿态。” “前台不告诉我邮箱,那一定是我话术不到位。” “不会做网站,那我去学,学不会,一定是方法错了。” 她几乎把所有问题都归因于自己还没做到位,而不是“没人帮我”、“环境太难”。 在我看来,这种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出一个不错的结果。 Ellen在分享过程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点是:她先开发的是供应商,而不是客户。 很多销售型外贸人,眼里第一位的只有客户。 我就是这样的人,认为能控制客户就能控制订单,能控制订单就能控制供应商。 我们这类人总以为,只要有了订单,自然能找到供应链,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对产品没底,拿到订单也不一定能保得住。 特别是客户也不懂产品的时候,两个不懂产品的人,万一遇到了奸诈的供应商,你期待供应商不吭你? 出了问题,你以为客户会“理解”你? 会因为你不懂产品就不让你担责任? Ellen很清醒。 她知道自己对产品一无所知,那就不急着接单。 她带着问题,一家一家去拜访工厂,从源头了解每一道工艺、每一个细节。哪怕一开始被工厂冷眼相待,她都不急。 她说: “他们不愿意搭理我,是我不够真诚、不够专业。换种沟通方式,再试一次。” 很多人抱怨“现在工厂不好谈”,她却说:“先反省我自己有没有做到让他们信任。” 这个逻辑很朴素,也很有力量。 是的,一无所有的时候,能打动人的,只有自己的真诚。 当你没有客户、没有团队、没有订单,去找一家成熟的供应商谈合作,是很难的。 但Ellen告诉我们,很难不代表不可能。 你要么用订单谈合作,要么用态度、学习力和持久性换信任。 Ellen做的,正是后者。 她反复拜访、持续请教、主动学习。她不装懂,也不讨好,但真诚、谦逊、坚定。 终于,一家工厂愿意在她一无所有时支持她。 后来,那家工厂也成了她最稳的合作伙伴,陪她一路成长。 她现在每年将近3000万的销售额,合作工厂只有两家。当初选择Ellen的工厂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得到了回报。 Ellen说: “愿意在你最弱的时候帮助你的,才是最值得长期合作的。” 有没有发现,她这种选供应商的方式,其实也是在反向选择优质供应商,把那些没有耐心的、势利眼的、短视的、人品不好的,全部筛选了出去。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外贸的开始,不该是冲出去,而是看清自己。 很多人创业像是一头热地冲出去,产品没搞清楚,客户没分类,资源没准备,就想着“试试看”。 可真正能走远的,从来不是起跑最快的,而是最早开始冷静思考、精准评估的人。 Ellen用一张SWOT分析图,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起点。 她提醒我们:外贸,不只是销售的战场,更是认知的修行场。 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主动权,还有姿态,还有真诚。 把这三样用好,也能撬动整个生意的支点。 Ellen的 90分钟分享(含问题解答)视频今天,最迟明天将会放到福利仓,大家有空看群通知。 想和她探讨外贸话题的小伙伴也可以加她微信:

搞不定这件事,你开发的客户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