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回顾

倒查和封锁,就是这样落到普通人头上的

Tess文章 倒查和封锁,就是这样落到普通人头上的 01 8月3号,Club请来嘉宾 Nico 做了一场关于财税的分享。 不知道其他人听后是什么感受,但我内心,有点五味杂陈。 光看那份大纲,就知道这场风暴不是只刮向大企业和富人。 不论你是大企业还是在挣扎求生的小企业, 无论你是海外有资产的富人,还是灵活就业者(SOHO), 甚至你觉得自己只是个苦哈哈的牛马,也未必能躲过这张网。 它覆盖了几乎所有人,只有极少人远在天庭的人不受影响。 你在平台卖货,以为躲过了税务。你在海外开户,以为逃过了监管。你一直在买单出口,以为理所当然。 或许以前是吧,或许从来都不是,只是以前没人理你。 如今,在大数据面前,系统早已把你的一切打了标签,建了画像。 甚至连你哪天上线、从哪个IP打开后台,跟谁联系过、卖了多少货,客服说了啥。。。。。。 一切的一切,都有迹可循。 今天没查你,不是你无懈可击,可能是你还不够大,不够出挑,不够值得动用资源。 也可能是人家现在太忙,或是钱暂时够用,暂时没时间理你。 随着平台数据全透明,所有平台商家的收款路径已经被掌控,包括亚马逊上的商家。 很多人觉得海外电商不会配合交数据,你要是这么想就错了。 他们虽然是海外公司,但平台上的供应商大部分来自中国,如果不配合,后果可以预料。 海关、税务、银行、外汇局、平台系统之间正在连成网。 过去是你申报、他们稽查,现在是他们直接看你的数据,然后让你解释你的数据的合理性。 解释不了,后果自负。 02 很多人至今还活在过去的幻觉中,以为只要不开公司、不过账、用别人抬头买单,就能永远“低空飞行”。 这些些小聪明,在大数据和国家机器面前不值一提。 税,不是你自愿交的,是你必须交的。 所谓依法纳税,只是表面说法。本质上,它更像一场gov对你的定价游戏。 你赚多少,该贡献多少,是按照他们制定的规则算出来的,不是你说了算的。 一些人以为自己在避税,其实只是在拖延时间。 而一旦轮到你,就是补税+滞纳金+罚款,让你一口气把“过去的利润”全部吐出来,情节严重的,再顺便交掉一部分未来的自由,踩踩缝纫机,锻炼一下身体。 不信可以去网上公开资料查查,已经有多少人因为“倒查”被罚得倾家荡产。 你以为这些案例为啥公开PO在网上,就是为了震慑你们啊。 所以啊,现在这局势,再幻想一些灰色操作,大概率都是无谓的挣扎,税局一旦认定你赚了钱,但还没交够,那你就是靶子。 世界是个游戏场,在这场游戏里,规则在不断改写。 今天能用的方法,明天就可能被定义为逃税工具。 今天的合规身份,明天可能变成重点监控对象。 而倒查,则是一个大杀器。 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建议你做一件事,去看看这位嘉宾在 Club 的财税分享视频。 看了这个视频,你会搞清楚系统是怎么查的、查什么、凭什么能查到你。 看清后转身,才可能是生路。 即便要死,至少能死得明白。 看完视频有问题咨询的小伙伴可以找嘉宾咨询,记得注明自己所在的Club会员群群号+自己的公司名,否则嘉宾不会通过好友申请。 视频链接已在福利仓,Club会员可自行查看。 8.3线下分享两位嘉宾的分享内容已经放到福利仓,全程4小时,大家可以去福利仓看啦! 8.31Club8周年年庆在深圳举办,有自荐当嘉宾的小伙伴可以把个人介绍+分享主题+大纲发到我邮箱ly-r@163.com  

倒查和封锁,就是这样落到普通人头上的 Read More »

如何“收买”AI,让它对别人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Tess文章 如何“收买”AI,让它对别人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01 昨天我在Club1-41群里搞了个实验,找了两万多个外贸人,让他们各自去问自己常用的AI同一个问题:  结果你猜怎么着? 答案乱成一锅粥,不同的AI给出了完全不同、五花八门的答案。 有的说是“Tess外贸Club”;有的说是“AMZ123跨境电商”;还有的说是“商务微新闻”。 。。。。。。 重点来了,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同一个AI,不同的人问,答案也不一样。而且版本很多,跟一堆人抛硬币算卦一样随机。 比如:同样是豆包,不同的人问,结果是这样的: 一个说“商务微新闻”是外贸类公众号里最牛逼的。 一个说“Tess外贸Club”最牛。 在联网和未联网状态,同一个AI给出的答案也不同, DeepSeek在这方面表现非常明显。 真正的外贸人一眼就能看出,DS联网搜索的那个答案水分含量已经到了让人无语的状态。 我自己在百度ai上搜,结果如我所料,如我所愿: 有人用Kimi搜,结果是这样的: 看到这里,被你们视为工作神器的AI是不是瞬间走下了神坛? 同时也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揭晓答案之前,请大家先记住一句话: 本质上来讲,AI只是个会讲故事的复读机,它给你的问题不基于事实和对错,它只是在猜你喜欢听什么。 很多人用AI是用来找答案,但其实它只是在干一件事: 根据以前看过的所有资料,猜用户最可能想听哪个答案,然后把自己的猜测呈现给用户。 你以为AI很懂你,其实它只是在迎合你。 你越常听、越常问、越常点赞的那个答案,它越可能复读出来,哪怕那个答案是错的,它也不在乎。 很多人反映AI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他能这样做,其实就像一个特别会写作文的人,他不一定懂历史,但他能写出最像“标准答案”的一段话。 02 AI的知识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先告诉你,绝对不是什么“专家智囊团”或者“官方数据大脑”。 它的知识来源分三类: 第一种,网上的各种信息。 各种网页、公众号、知乎、百科、论坛……只要发出来了,管它真的假的,脏的臭的,它全部吃下去。 干货、广告、水文、软文、吹牛文、假装权威的包装稿,它一视同仁照单全收。 比如:某个公众号每天都在说自己是“跨境第一”,还附上各种图表、访谈、榜单截图,哪怕全是P的,自吹的,AI看多了,也会信了。 第二种,榜单数据。 像百度指数、新榜、西瓜数据这种,它会参考。 这些榜单有时确实有参考价值,但你也知道,现在刷榜成本又不高…… 你给钱,它就给你热度;你买流量,它就给你排名。 AI看到这些被刷出来的“榜单”,会怎么想? 它不会去“想”,不会思考,更不会去伪存真,它只会觉得你出现得多,那你应该就是重要的。 第三种,你和其他用户的使用行为。 你每天用AI问问题,问哪些话题、纠正哪些答案、给哪些回答点赞……这些操作,它都会悄悄记下来。 如果很多人天天问“某某是不是第一”,并且不断纠正AI、反复输入同一个答案, AI就会被“灌”出一种印象:你说的,大概率才是“标准答案”。 于是下次你再问,它就把你教给它的答案,复读给你。 因为它知道,这是你想听的,它只负责让你满意。 所以, 它不是在判断谁说得对, 它是在判断“谁被说得最多”。 03 AI是不是可以被收买? 我前面展示的DeepSeek在联网状态下的表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收买AI,不是偷偷塞红包,而是有技巧、有路径、有系统地“投喂”它。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三种方式是: 第一种:堆关键词,专门写一些AI喜欢的词,什么行业头部、10万+爆款、权威推荐、百度指数上榜品牌。。。。等一大堆很浮夸的东西。

如何“收买”AI,让它对别人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Read More »

他的产品LOW,行业卷,客户为啥离不开他?

Tess文章 他的产品LOW,行业卷,客户为啥离不开他? 01 我曾在小课堂分享过开发大客户和中小客户的方法。结束后,有人问我这么一个问题: “你做的是AI语音鼠标,产品有技术含量,当然容易开发客户。 我们做红海市场的产品,卷得头破血流,根本玩不出花来。 所以,能不能讲讲普通产品怎么开发客户?” 刚好,昨天Club的分享嘉宾Jack,讲的就是一个如何在红海市场创业成功的真实案例。 你可能好奇,他是卖啥的。 他卖的就是螺丝钉、盖子、密封塞,单价几分钱,空运费比产品贵得多,标准化程度高,竞争对手无数。 而且他不是厂家,是中间商里的最底层,一个单打独斗的SOHO, 这么看下来,Jack身上的buff叠满了: 产品不稀奇 自己没资源 竞争又极卷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三年时间开发了140多个客户,其中60多个持续返单。更难得的是, 平台客户,全是五星好评。 你是不是以为他靠低价? 当然不是。 靠卷价格的,我不会请来分享。 那他靠什么呢?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具体内容建议大家去福利仓看视频): 有客户犹豫要不要花30美金运费拿2美金样品。 Jack没等客户开口,就主动问清测试条件,自己动手还原实验场景,把全过程拍成视频发过去。 客户看完直接拍,不用收样、不用等物流、信任值拉满。 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坦诚。 很多嘉宾来分享时会要求打码,说网站、产品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不便展示。这很正常,我们也理解。 但Jack却反过来说: “我愿意把自己的网站、店铺链接全部公开,大家想验证什么,直接点进去看。” 他说的每个案例、每组数据,都能自证。 这已经不是自信的问题了,而是一种极致的坦诚。 02 但是,Jack的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的第一年也很惨。 他认为自己打工能当销冠,创业也很容易开发出客户。 在昔日“销冠”的光环里,他复制打工时的经验,结果全年只做了两个客户,总订单8000美金,不如他以前一个月工资多。 这时候,Jack才意识到:经验是有时效性的,时间变了、产品变了,很多东西得推翻重来。 第二年他开始从零开始,摸索新的开发路径,一年拿下40个客户,信任资产逐步建立,生意才开始进入正循环。(具体开发客户的办法,大家可以去看分享视频) 他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脱离产品的专业度去做业务,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这句话,值得很多人静下来慢慢去品,特别是你若正好也在做那些货值低、竞争大的产品。 Jack的完整分享视频时长约1.5小时,内容涵盖了他打工和创业两个阶段的实战复盘。 无论你是刚入行、在打工,还是已在创业路上,他的分享都非常值得一看。 现场分享过程中,掌声多次响起, 那是很多人在听到说出了自己心声的那一刻,出于本能的共鸣。 而我自己感触最深的,其实就一句话: 越是没技术含量的产品,越需要有技术含量的业务员。 如果大家想认识Jack或者和他探讨一些问题,可联系他。 只不过,他要求加他的人需要注明自己的真实姓名+公司名+Club会员群编号,这样方便做联系人管理。不愿意透露自己信息的人,请不要发信息给他。 最后,感谢伊人的拍照,可以加个鸡腿了。

他的产品LOW,行业卷,客户为啥离不开他? Read More »

听完这个嘉宾的分享,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骗子

Tess文章 听完这个嘉宾的分享,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骗子 01 在6.29Club的分享会上,分享Emma刚讲完,我第一个念头想到了骗子。 别误会,不是说Emma是骗子,恰恰相反,她的分享是骗子和伪大神的照妖镜。 在外贸圈,“大神”是个被严重滥用的词。一个真假不知的订单能讲十年,你一问细节,对方立马来句“这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其实意思就是你别问了,再问我就编不下去了。 Emma恰恰相反。 她讲的内容不仅有方法、有结果,而且每一步都密布细节,甚至细到让你无话可问。 她的分享分三大块,其中付费B2B平台获客和0成本LinkedIn获客是重点。 B2B平台获客,她讲了这些: 店铺首页怎么设计,主图风格如何选,如何“打擦边球”提高点击率; 产品关键词如何布局、描述怎么优化,才能匹配平台搜索逻辑; 平台算法调整后,她是如何相应调整策略的; 什么时候投广告最划算,哪些时段曝光量最高…… 更重要的是,她知道每一次调整带来了什么结果,每个动作都有因果、有反馈。 她讲的这些东西,对于刚做国际站不久的小白,几乎就是手把手教了,且不是看看小红书视频和几篇知乎文章就能复刻的。 只有真操盘过的人,才讲得出这种细节。 对于那些正在犹豫要不要做国际站的人,Emma也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给出了结论: 如果你钱不多,人手也有限,对运营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懂,更没有忍气吞声被剥削的定力,强烈不建议做。 02 关于LinkedIn,她更是做到了细节输出: 个人主页怎么设; 文章怎么写,内容如何搭配关键词; 哪篇文章被谷歌收录上了谷歌首页; 为什么被收录; 客户怎么筛选, 第1次怎么搭讪, 客户反馈之后如何跟进; 如何突破领英加好友的限额限制而不被封号;   Emma给大家展示了她做一年半领英的结果: 她的成绩单看起来很普通,但含金量极高: 有效互动客户:92人 实际成交客户:4人 成交金额:2.4万美元 利润:5万多人民币 投入资金成本:0元 投入时间成本:238小时 你可以说她成绩平凡,但不能否认她逻辑清晰、路径可复用。 因为每一分钱是怎么赚的、每一个客户是怎么来的、每一个动作有什么效果,她都能讲得出。 Emma最打动我的地方,不是她做得多牛,而是她没有视自己为“讲师”的态度,她一直以同行交流的心态地在复盘自己曾经做的事,对你全盘托出自己的心得。 她讲的东西,会让你觉得这事我也能做,甚至马上就能开始。 03 既然说到这,不妨我们也聊聊伪大神们都有哪些共性? 你一定听过类似的话术: “我们靠信任赢得客户”——你问是哪位客户、怎么赢得的?他说:不方便透露。 “客户很满意,说我们专业”——你问他专业在哪些地方打动了客户?他说:反正就是专业。 “这部分细节不方便讲,是商业机密”——实际上,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细节。 这些人讲的全是绕过过程,直接到结果,从头到尾是套路,缺乏具体的方法。 你一追问,就开始“卡顿”;再追问,就说“课后私聊”。 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识别“真假大神”? 很简单,别让自己变成智商税的受害者。 伪大神收你一节课的钱可能不贵,但你如果真信了他的神话,那你交的可能是未来一年的时间、客户和机会成本。 因为一些看起来逻辑自洽的东西,实际上是无法落地的,而伪大神们恰好非常擅长这些,把他们一些想当然的东西搬上台面去“传道授业解惑”。 对于小白来讲,他们是无法去验证伪大神臆想出来的幻象的。

听完这个嘉宾的分享,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骗子 Read More »

用1万元撬动1400万订单:一个外贸SOHO的极限启动法

Tess文章 用1万元撬动1400万订单:一个外贸SOHO的极限启动法 前昨天Club线下聚会人很多,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Linda分享的内容去的:用1万块撬动1400万订单 相信听了Linda分享的人感受都差不多,不说跟她一样一定能赚多少钱,但省个几万块是可以的。 从分享结束后大家对她的围追堵截就知道,她的内容打动了很多人。 Linda这个人,看上去一点都不张扬,也颇为普通,但思维极其清晰。 她站在台前,甚至都没有做自我介绍就直接进入了分享主题,一秒钟都不浪费。 总体来说,她之所以能在一年内把SEO做起来并赚到钱,靠着一套“极限成本控制+高认知杠杆”的打法,仅用一万多块钱的启动资金,就建起了自己的独立站,并成功获得了累计超1400万人民币的订单。 鉴于她的分享视频和课件都不公开,我这里总结一下她分享内容里一些通用的、不会对她的利益造成危害的东西。 本文的内容,尤其适合那些资金不多、刚起步,又对SEO略感迷茫的人。 一、低成本获客渠道。 很多外贸人一开始就冲平台、买展位、砸广告,把资源都押在“曝光”上。 Linda第一步就是花了1万元找建站公司搭建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立站,密码、域名、后台全部在自己手里。 她不是简单地付钱买网站,先做了一张思维导图,把网站结构、页面逻辑、内容承载一一规划好,明确告诉建站方要怎么搭,亲自掌握整个内容逻辑的主动权。 换句话说,建站公司是她的“代工”,她才是大脑。 二、素材制作成本是0。 网站搭好,内容成了关键。Linda不想请人拍摄,就全部DIY。 借了邻居的无人机,自学无人机操作,学会后用无人机拍视频; 自己动手拍摄产品图片; 自学剪辑、排版、上传内容,全部亲自完成。 相对于市面上那动辄几万块的外包服务,Linda可谓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一分钱都不让外包公司赚。 她在创业的时候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all in,而是用尽身边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去把事情做到最好。 这样的话,即便失败,损失也是最小的。 三、极低的成本学SEO。 当她意识到SEO是获取流量的关键点时,第一反应不是“去报个培训班”,而是直接去招聘平台上搜索SEO运营职位。 她挑中一个正在找工作的SEO候选人,私信对方是否接受付费咨询。 这对于正在找工作的人来说自然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对方很happy地同意了。 于是,Linda用以300块一小时的价格让别人一对一辅导她了两个小时。 这效果比参加两三天的闭门培训还强。 她两小时掌握了别人可能几周都不一定学到的SEO核心逻辑,并直接应用到自己的网站。 你看,你想学东西都去找培训公司,人家想学东西去招聘平台,这就是你们的差距。 四、站在巨人的肩上优化内容。 开始做SEO后,Linda没闭门造车。 她用行业大词和热词在Google上搜索,筛出排名前五的博客文章,对每一篇都进行拆解和评估,然后: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补强内容盲点; 借助AI优化语言表达、逻辑结构; 重构一篇“更优版本”的文章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 结果,她的文章被Google迅速收录,网站权重节节上升,精准询盘不断涌入。 这正是“站在巨人肩上”的最优姿势,不是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迭代。 当然了,迭代的前提是,你自己本身得非常专业才可以。 她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神操作,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这一切操作,听起来很极简,但非常高效。 一年的时间里,她没投广告、没烧预算,网站靠自然排名不断获得询盘、成交客户、积累订单。 很多人总觉得自己起步太难,资金不够、不会建站、SEO不懂、内容没人做…… 但Linda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问题从来不是你缺什么,而是你怎么用你有的东西。 她的做法总结起来就是: 用图解解决建站; 用“借”解决素材; 用私教替代培训; 用AI放大输出; 用竞品反向打穿SEO。 她做的每一步,都可以被复制。 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外贸人,没有背景、不烧钱,脑子清醒、执行力强。 希望你能从Linda的故事里,找到一点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用1万元撬动1400万订单:一个外贸SOHO的极限启动法 Read More »

搞不定这件事,你开发的客户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Tess文章 搞不定这件事,你开发的客户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外贸业务员似乎有两个普遍共识: 第一,先拿下客户,才有底气找供应商。 第二,没资源的,靠低价和勤奋抢市场。 但5.25的分享嘉宾Ellen,她用行动推翻了这两个“共识”。 她什么都没有,却比很多人起点更高。 Ellen不是外贸科班出身,没背景、没客户、没资源。在决定创业之前,她先做了一张SWOT分析图。 很多人不屑:不就是列优劣势嘛。 可她那张表我看了三遍,只得出一个结论: 她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机会在哪里。 她写道: “不懂产品,那我就先去拜访工厂。” “没有人愿意教,那我就调整自己的姿态。” “前台不告诉我邮箱,那一定是我话术不到位。” “不会做网站,那我去学,学不会,一定是方法错了。” 她几乎把所有问题都归因于自己还没做到位,而不是“没人帮我”、“环境太难”。 在我看来,这种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出一个不错的结果。 Ellen在分享过程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点是:她先开发的是供应商,而不是客户。 很多销售型外贸人,眼里第一位的只有客户。 我就是这样的人,认为能控制客户就能控制订单,能控制订单就能控制供应商。 我们这类人总以为,只要有了订单,自然能找到供应链,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对产品没底,拿到订单也不一定能保得住。 特别是客户也不懂产品的时候,两个不懂产品的人,万一遇到了奸诈的供应商,你期待供应商不吭你? 出了问题,你以为客户会“理解”你? 会因为你不懂产品就不让你担责任? Ellen很清醒。 她知道自己对产品一无所知,那就不急着接单。 她带着问题,一家一家去拜访工厂,从源头了解每一道工艺、每一个细节。哪怕一开始被工厂冷眼相待,她都不急。 她说: “他们不愿意搭理我,是我不够真诚、不够专业。换种沟通方式,再试一次。” 很多人抱怨“现在工厂不好谈”,她却说:“先反省我自己有没有做到让他们信任。” 这个逻辑很朴素,也很有力量。 是的,一无所有的时候,能打动人的,只有自己的真诚。 当你没有客户、没有团队、没有订单,去找一家成熟的供应商谈合作,是很难的。 但Ellen告诉我们,很难不代表不可能。 你要么用订单谈合作,要么用态度、学习力和持久性换信任。 Ellen做的,正是后者。 她反复拜访、持续请教、主动学习。她不装懂,也不讨好,但真诚、谦逊、坚定。 终于,一家工厂愿意在她一无所有时支持她。 后来,那家工厂也成了她最稳的合作伙伴,陪她一路成长。 她现在每年将近3000万的销售额,合作工厂只有两家。当初选择Ellen的工厂都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得到了回报。 Ellen说: “愿意在你最弱的时候帮助你的,才是最值得长期合作的。” 有没有发现,她这种选供应商的方式,其实也是在反向选择优质供应商,把那些没有耐心的、势利眼的、短视的、人品不好的,全部筛选了出去。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外贸的开始,不该是冲出去,而是看清自己。 很多人创业像是一头热地冲出去,产品没搞清楚,客户没分类,资源没准备,就想着“试试看”。 可真正能走远的,从来不是起跑最快的,而是最早开始冷静思考、精准评估的人。 Ellen用一张SWOT分析图,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起点。 她提醒我们:外贸,不只是销售的战场,更是认知的修行场。 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主动权,还有姿态,还有真诚。 把这三样用好,也能撬动整个生意的支点。 Ellen的 90分钟分享(含问题解答)视频今天,最迟明天将会放到福利仓,大家有空看群通知。 想和她探讨外贸话题的小伙伴也可以加她微信:

搞不定这件事,你开发的客户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Read More »

小公司的大客户养成记

Tess文章 小公司的大客户养成记 在4月26日的线下聚会上,Kelly分享了她的大客户养成记。 1|德国客户的故事:三年磨一剑,熬出爆款 有一位德国客户,最初合作时,规模非常小,第一张订单不过几百美金。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个项目从打样到最终量产,竟然持续了整整三年。 三年里,不断打样、不断失败、不断调整。 最绝望的时候,Kelly甚至对着模具拜了三拜。 她半开玩笑地说:“拜一拜,希望模具开窍。” 换做一般工厂,早就因为没有即时收益而放弃了。但因为Kelly在工厂有话语权,这个客户得以被坚持了下来。 她始终陪着客户,一次次优化模具、完善设计,就像打磨一件艺术品,哪怕每次修改的只是细枝末节,也从不马虎。 如果说,最初的样品像一只“白底黑花的猪”,那么最终交付的成品,就像一只生动可爱的“大熊猫”,不仅外观出众,更在性能和细节上无可挑剔。 这款产品一经推出,迅速在市场引爆,成为单品业内的TOP 1。 原本的小客户,也凭借这款产品迅速扩大了公司规模,从原来的三个人变成了几十个人。 而Kelly,顺理成章地成为他手上不可替代的长期合作伙伴。 如今,客户每年订单金额超过千万,抛开和客户的感情不说,单单因为模具和技术掌握在Kelly手里,无论外人如何羡慕、嫉妒、使劲挖角,都无法撼动这段合作。 你看,大客户的养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用三年、三十次、甚至三百次坚持熬出来的。 2|美国客户的故事:不计得失,赢得人心 这个美国客户,起初Kelly只是为其滑板车项目供应一个小配件。在一次装柜过程中,Kelly意外发现滑板车本身存在设计缺陷,一旦发货,将给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品牌损失。 按理说,这部分货物与她无关,既无义务审查,也无从中获利。但Kelly没有袖手旁观。 她第一时间整理出一份详细的问题报告,从专业角度提出修改建议,主动提醒客户。 客户非常感动。因为如果不是Kelly的及时发现,这批货到了海外市场后,可能不仅损失金钱,更会失去商誉。 最终,这位美国客户将整个滑板车项目交由Kelly主导。Kelly重新搭建了供应链,替换掉了原本质量不过关的供应商。同时,她郑重承诺: “我会为我所更换的供应商负全责。” 这一句话,彻底赢得了客户的绝对信任。 从一个配件供应商,到一个项目总控,Kelly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先把事做好,再谈得失。” 陪客户一起成长是一种坚持,及时守护客户利益,则是一种担当。 写在最后 很多人以为,大客户是靠运气捡来的,或者靠关系拿下的。 但真实的世界里,大客户是靠时间、专业、耐心和担当,一点一点赢回来的。如果你缺乏这些品质,即便遇到真正的大客户,也会错失。 毕竟,即便是大买家,第一个订单大概率也是个小试单。 更何况,更多时候,客户本身也还很弱小,需要你陪他一起成长。如果你想拥有大客户,必须做好这些事: 把每一次小项目,当作一次未来合伙的机会;把每一次试单,当作一次长期合作的起点;用尽全力,把事情做好;站在客户角度,让他的产品更好卖、更受欢迎。 慢慢地,等你回头看,你会发现,大客户早已在你的陪伴中悄然诞生。 除了对客户,Kelly对SOHO和贸易商也始终友好。她从不抢中间商的客户,哪怕中间商带客户来看厂,她也配合对方换公司招牌、调整前台布置,用实际行动守护中间商的利益。 因此,Kelly也收获了大量死忠粉中间商客户。这些合作关系,靠的不是短期利益,而是相互成就、彼此成全。 这么多年,她就是靠人品和品质,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 正如Kelly所说: “做生意,最重要的投资,其实是投资人。”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她的故事里,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 与大家共勉。 如果你正处于开发客户的迷茫期,可以找Kelly聊聊。 如果你是中间商,想找一个靠谱的工厂做支持,也可以找Kelly聊聊。 Kelly分享视频已经放到会员福利仓,大家有空可以去看啦。 4.24分享视频已经全部放到福利仓: 1. 用AI创造一个分身(Tess)

小公司的大客户养成记 Read More »

开发客户的闭环,进去就不用出来了

Tess文章 开发客户的闭环,进去就不用出来了 01 上周六(4月26日),Tess外贸Club线下聚会在中山举办。 没想到在中山这样的小地方,竟然涌来了几百家外贸企业。过道站满了人,地面上坐满了人,场面有点像深圳场那样的火爆。 当天,分享嘉宾Bruce带来了他开发客户的全过程分享。 我看过很多所谓的开发客户课程,无非是教业务员怎么找到客户的联系方式。而Bruce却展示了一个完整、扎实的客户开发闭环: 1.如何找到客户 借助谷歌搜索、领英(LinkedIn)等渠道,精准定位目标客户。(详情见福利仓视频) 2.如何验证邮箱是否正确利用一系列专业免费网站(详情见福利仓视频),核实客户信息,确保联系对象真实、准确。 3.如何做公司背调与联系人背调通过8个免费网站(详情见福利仓视频)背调了解客户规模、行业背景、人员情况,避免盲目沟通。 4.如何写开发信根据背调结果,量身定制开发信,做到简洁、有针对性,真正站在客户角度思考。(不同的开发信模板见福利仓视频) 5.如何跟进客户 在这一部分,Bruce一共举了三个案例。 开发加拿大客户的成功的案例,(详情见福利仓视频) 开发美国客户的失败的案例,(详情见福利仓视频) 开发法国客户,前期成功,中期样品检测失败,客户损失样品费,运费,检测费后大怒。 后期在Bruce各种努力下,客户给了一次机会打样,现在测试结果还不知道。(详情见福利仓视频) 开发过客户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好活儿,其中的酸甜苦辣 ,甜不多,酸和苦才是常态。   很多人正是因为无法忍受这份长期的酸楚与苦涩,最终选择了放弃。   Bruce没有因为一次次的拒绝而气馁,也没有因一封封石沉大海的邮件而灰心。   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保持适度频率,持续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默默等待客户转身看向自己的那一刻。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即便遇到合作受挫,他也从不轻易放弃,而是通过真诚的沟通、主动承担责任、创造小小的惊喜(比如愚人节的一句温暖玩笑:我把样品送到你公司楼下了,要下来接一下吗?),一点点重新赢回客户的好感与信任。 所以说,真正的高手,不是一次拿下客户的人,而是能在沉寂与挫折中,依然温柔而坚定地前行的人。 在整个分享中,我们看到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反思,也看到了希望仍在延续的努力,直至最终成交。 Bruce的分享没有炫技,也没有夸张,只是用大家熟悉的场景和方法,把一步步走得扎实而坚定。 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外贸开发不是靠一封邮件砸中客户,而是靠每个细节的耐心积累。   每一次的成交,都不是偶然,而是方法、耐心与坚持产生的必然。   真诚和专业,永远比浮华和套路更有穿透力。   归根结底,只有长期主义者,加上聪明的头脑和信心、细心,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对于每一个业务员来说,每一封发出去的邮件,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种下一颗种子。 也许今天尚未开花,但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收获满园春色。 02 最后,我想和大家聊点别的。 Bruce的分享让我对赚钱的姿势感触颇深。 在这个跪着要饭、躺着卖身的时代,   你其实可以选择站着赚钱。   不讨好,不委屈,   不出卖灵魂,   只靠真正的实力与光亮。   你不用急着取悦谁,

开发客户的闭环,进去就不用出来了 Read More »

我用AI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

Tess文章 我用AI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 你以为,3分钟真的可以让你成为AI大神?   你以为, 真的用那些千篇一律的指令就能指挥AI把一件事做得漂漂亮亮?   今天,让我告诉你—— 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与AI共创。(这两个视频的封面也是我的分身画的)   第一段:让AI分身做自我介绍 第二段:让AI分身介绍Tess 第三段:展示AI分身如何在Tess的指挥下写出一篇AI痕迹为0的文章。 文章:我想跑,就跑了 AI不是万能钥匙。 如果你是个笨蛋, 哪怕手里拿着最聪明的AI, 也只会加速暴露你的无能。 3分钟可以泡一杯咖啡, 却训练不出一个能驾驭AI的大脑。 速成的,不是能力, 是笑话。 真正能用好AI的人, 从不靠奇迹,只靠认知。 PS:我展示用AI创作的那部分的视频大约是40分钟,完整的视频可以去会员福利仓看。 伊人剪辑好后今天会把AI分身这部分的内容放到福利仓。 大家不要去催她,关注今天的群通知即可。

我用AI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 Read More »

一个视频

Tess文章 一个视频 3.30线下聚会的小视频出来了。 这次加上了对嘉宾分享的点评,所以总体的时长有点长。 https://mp.weixin.qq.com/s/0i347FrTWBdcU43Vbgy7Sg 两位嘉宾的PPT都在福利仓,有空可以去看看。 Lisa分享:一家濒死公司的起死回生之旅 Shelly分享:傻老板 Lisa的分享福利仓有视频和PPT,Shelly的分享只有PPT。

一个视频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