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文章

看,他干了二十年,活成了一颗能被随时换掉的螺丝钉

Tess文章 看,他干了二十年,活成了一颗能被随时换掉的螺丝钉 和一个外贸行业的TOP SALES聊了一下现在的外贸市场,发现我们在4个方面意见不统一。 我也算是TOP SALES, 可见,表面相似的人,里子可能会很不同。 1. 为什么客户越来越不忠诚?2. 为什么业务员越来越像能被随时替换的螺丝钉?3. 什么是“能打的供应链”?4. 订单到底由谁控制? 一、为什么客户越来越不忠诚? 朋友认为客户的不忠诚,主要是他们太贪婪,既要又要还要。 我觉得当市场逐渐朝着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客户忠诚的基础和感情的关联越来越弱。 取而代之的是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就是业务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了,如果你能在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跟客户的私交还不错,那你就更容易获得客户的“忠诚”。 很多业务员还在幻想“关系驱动”、“喝酒签单”,却没意识到客户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任何时候,一个正常的生意人永远关注的是: 供应商有没有交付能力,有没有能力抗风险、控节奏的能力。 价格是否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客户不忠诚,不是他变心,而是你的的能力达不到他的预期。 二、为什么业务员越来越像可随时替换的螺丝钉? 朋友觉得做业务本来技术含量就不高,大多数人只是个传话筒。 很多业务员不掌控价格、不了解工艺、不参与风控,他只是一个翻译器,而翻译器,是可以被AI取代的。 我觉得朋友只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一面,而且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即:业务员如何不活得像个随时被取代的螺丝钉? 我认为,要想突破螺丝钉的定义,只能在采购端创造价值。 厉害的业务员总能为客户选出最优解,而不是最低价; 他还具备在多个工厂之间博弈的能力,锁定交付权,在货期冲突中调动资源,完成任务。 一旦你掌握了采购端,你就不再是业务员,而是供应链指挥官。 在任何时候,控制整个系统的指挥官是不可能被随意替换的,特别是当整个系统同时是被你建立起来的时候。 任何想换掉一个系统的指挥官的人,都必须要考虑后果自己是否能承担,而不是像换个螺丝钉那样随意。 认真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三、什么是“能打的供应链”? 朋友认为,能打的供应链必定是提供竞价比最好的产品的供应链。 我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他的观点,但是,仍然觉得他的认知是片面的。 总体来说,优质的供应链需要有5个特征: 备胎多、切换快、识风险、控成本、保时效。 举个例子: 同一品类下,你有9家可用工厂,各有3家应对中高低端客户; 无论哪类客户有需求,都能快速报价; 无论哪个供应商出问题,都能迅速替换。 你知道什么价格是“虚低”,什么工艺会踩雷, 你能提前预判旺季爆仓、港口卡关,提前锁仓位、抢资源。 真正的供应链,是一张动态作战地图,而不是单纯的quotation. 四、订单到底由谁控制? 大多数人认为订单是客户控制的。 除非你做的是技术垄断型产品,否则客户不缺供应商,他们缺的是能控制供应商的能力。 我在和客户接触的时候,首先会想客户缺什么。 如果你能补全这个能力,那么恭喜你,你将控制订单的走向。 最强的贸易公司,不是客户最多的,而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公司,具体表现为: 有稳定的工厂愿意听他调配; 有能力把碎订单打包、错峰、压价、并快速执行; 在出现问题时,能调解工厂、货代、质检、物流等多方的扯皮。 最关键的是,客户知道“你能解决”,而不是“你会甩锅”。 谁能做到这些事,谁就能控制订单。 […]

看,他干了二十年,活成了一颗能被随时换掉的螺丝钉 Read More »

39岁被裁,投简历石沉大海,要躺平吗?

Tess文章 39岁被裁,投简历石沉大海,要躺平吗? 01|39岁失业,她不得不创业 2015年,39岁的小E被外企裁员。 她做过文员、客服、船务、跟单、采购、供应链管理,最后一份工作的年薪是30万, 从薪资就可以看出,她的能力毋庸置疑。   失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 但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不是因为她不够好,而是因为她足够“中年”。 她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职场对中年女性并不友好。 小E说: “我从没想过创业,只是被现实逼到了角落。” 找不到工作,只能自己当老板。就这样,她被迫开启了外贸人生。   02|她没有背景,但她一项项学 外贸创业听起来很简单: 注册个离岸公司,做个网站就能营业。 但也正因为门槛低, 意味着一切都得自己扛。   不会建站? 就去学建站、修图、写文案、排版设计; 没有公司? 就研究离岸注册、银行开户、进出口代理; 不会找客户? 用Google和LinkedIn搜关键词、抓邮箱、发开发信; 不会写信? 扒论坛帖子、模仿模板,一句句测试;   没有供应商?她从熟人打听,没有就挨家拜访。两小时车程内的工厂,她一家一家跑。   她不是去砍价,而是去请教、去参观、去表达诚意。 要让人相信,我是值得被帮助的人。 没有Catalog、PPT、话术? 自己做,自己改,做到为止。 她说: “我的开发信,从千篇一律到千人千面;PPT和Catalog,各做过100多个版本;跟进话术,也打磨了上百遍。”   在一个卷价格、卷成本的行业,她靠人格,撬开了供应链的大门。   她没有“诀窍”和“秘籍”; 她靠的是重复——持续的、带反馈的、不怕失败的重复。   03|平台烧掉40多万后,她终于悟了。 创业第一年,小E靠一台电脑在家开始。她花了29800元投了某巴国际站,结果颗粒无收。 反倒是她用Google搜关键词、发开发信,陆续成交了5个客户, 第一年销售额做到了100多万,利润有20多万。   她惊喜地发现, 客户不是你交钱就来的,是你一封一封邮件打下来的。 创业赚的钱一定会比打工多。   四年后, 在某巴国际站业务经理天花乱坠的劝说下, 她再投30万做某巴国际站,这次还为平台配了运营、招了业务,

39岁被裁,投简历石沉大海,要躺平吗? Read More »

一个小SOHO带客户看厂的结局

Tess文章 一个小SOHO带客户看厂的结局 4月16日,我收到一封外贸求助邮件。 写信的是一位叫Sara的SOHO。 合作了9年的英国客户即将来华看厂,她却忐忑不安,因为那家工厂实在太小,就是个小作坊。 她担心客户看到真实场景后,落差太大,信任崩塌。 根据她的描述,我给了她一个看厂方案:与其花钱演戏,不如一“脱”到底 5.2,收到Sara的反馈: 所以,遇到事呢,一定要脑子活络一些,不要掉到既定的思维框架。 外贸人经常被困在类似的问题里,比如: 1.客户发现我是贸易公司咋办呀? 2.客户发现给他做货的工厂很小咋办呀? 3.工厂见到客户后私下来联系客户咋办呀? 4. 客户见到工厂后私下联系工厂咋办呀? 5.我只是一个中间商,价格肯定没有工厂好咋办呀? 这五个问题是很多外贸人反复焦虑的思维陷阱,也是国内的贸易商,特别是SOHO长年自卑和内卷的根源所在。 说到底,这是一种身份焦虑,担心“被发现真相”会失去客户。 我想说的是,“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思维框架才是牢笼。所有真正走出低阶内卷的外贸人,最终都得回答同一个问题: 你是被角色定义的人,还是定义自己的人?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这5个困扰很多外贸人的问题。 1. 客户发现我是贸易公司咋办? 换个思路:你不是简单的贸易商,而是“资源整合者 + 流程操盘者 + 品质守门人”。 客户在意的是他能否稳定、轻松、可控地拿到好产品,而不是你有没有厂房。你的角色是解决问题,而非证明出身。 2. 客户发现工厂很小咋办? 换个思路:小厂不等于低端,而是意味着灵活、高配合、成本优势。 你可以引导客户体验你“主动选择小厂”的判断力,而不是“资源限制的被动”。 3. 工厂见客户后私下联系客户咋办? 换个思路:真正高质量的客户,不会轻易被撬走。他们选的是“整体服务能力”,不是谁报价低。 加深绑定、主动掌控节奏、建立不可替代感,才是长久之道。 4. 客户见工厂后私下联系工厂咋办? 换个思路: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大方邀约。你越坦荡,客户越信任你。 主导节奏、安排流程、掌控现场。展示协同能力,让工厂成为你“系统能力”的一部分,而非你的“风险源”。 5. 我是中间商,价格肯定没工厂低咋办? 换个思路:你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服务包”,而非裸价产品。 价格只是决策的一环,真正的信任来自你能否替客户省事、省心、省风险。客户为你买单,是因为他相信你比工厂更值得托付。 我在《一个人的外贸江湖》里列举了那么多案例,目的就是让大家明白,真正厉害的外贸人,解决的不是客户的问题,而是自己的思维误区。 《一个人的外贸江湖》全集123 你掌控什么,你就不惧什么。 你越自信,客户越信你。 你要做操盘者,而不是信息夹层的搬运工;  你要做系统设计者,而不是身份焦虑的解释者。 这是所有真正走出低阶内卷的外贸人必须翻越的心智之坎。 愿Sara的案例和今天的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和大家共勉! 对了,五月份Club的线下聚会在上海,愿意分享的小伙伴可以把个人简介+分享主题+分享大纲发到邮箱:ly-r@163.com

一个小SOHO带客户看厂的结局 Read More »

你的大脑,正在被短视频慢性毁灭

Tess文章 你的大脑,正在被短视频慢性毁灭 01 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一个人完整看完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吗? 有没有发现,哪怕再精彩的电影,你也也不愿完整看完,只想看两分钟高能混剪; 就连一篇干货文章,你也只愿看标题+评论区总结,更不要说去完整地读一本书了。 与此同时,你却可以不知不觉地刷两个小时的短视频。   很少人能意识到,在他们手指轻划的间隙,只有短暂的快乐得到满足,失去的却是思考能力。   今天,我们来聊聊短视频对大脑的影响。 02 短视频为何让人上瘾?   因为它精准拿捏了你原始大脑的弱点。   你无需思考,无需努力,它就把情绪和观点喂给你。 它用很短的内容,让你五秒一个高潮,十秒一个笑点,从而快速释放廉价的多巴胺,实现即时满足。   刷短视频已成为许多人逃避现实的方式。你越焦虑、越空虚,就越容易沉迷其中,不愿回到真实而复杂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算法。   算法的精准投喂,为你打造了一个无形的信息牢笼。   你刷得越多,它就越了解你,甚至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而且,它不会劝你停下,而是反复加码。 03 长期刷短视频,大脑会发生什么? 根据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短视频正在系统性地削弱你的大脑的一些功能。   1. 注意力机制塌陷 你不再具备“聚焦10分钟以上”的能力;无法忍受无刺激的停顿或铺垫;阅读长文、看长片时开始焦躁、走神、滑手机。   2. 延迟满足能力丧失 你习惯即时反馈,任何过程型努力都觉得“太慢”“没用”,在持续学习、深度工作、长期规划上变得异常困难。   3. 复杂逻辑理解退化 你只接受情绪化、二元对立的表达;越来越难理解灰度、隐喻、多线交错的叙事结构;只粗暴地吞下“结论”,不消化推理过程。   4. 思维自主性丧失 你不断被算法投喂观点,长期沉浸在“相似内容”的封闭池中,逐渐产生“世界就是这样的”错觉。   所以,你以为你在放松,其实你正在被放弃思考。   最终,你不再是主动思考的个体,而只是被算法塑造的“信息接收器”。   短视频对人的改变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它让你自愿成为愚民,而你却以为这是个性选择;   它让你的思维路径越来越短,感受越来越扁平;   它让你失去耐心与逻辑,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更容易被操控。

你的大脑,正在被短视频慢性毁灭 Read More »

不值得

Tess文章 不值得 乔峰, 当你用断剑刺穿自己的心脏,倒在两国对峙的前线,当所有人都在为你洒泪时,我没有哭。 不是因为我无情,而是因为我早已看穿,你这辈子,从未为自己活过。 你一生都在为身份而活。为丐帮的帮主、契丹的后人、 江湖的义士、天下的楷模。你背负太多“应当”与“荣耀”,却从未问过自己一句:“我想活成谁?” 明明可以活着,却偏偏选了死。明明不欠天下什么,却执意替这天下偿命。 你总是这样,一往无前,不问结果;一身是胆,从不回头。   你说,为了天下和平,你要死;你说,为了不再杀戮,你要死;你说,死,是唯一的答案。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世上,或许有那么一个人,她不求你成圣成佛,她只求你,活下去。 哪怕被全天下人误解; 哪怕被全江湖追杀。 那个她,只想牵着你的手回家。   阿朱死在你怀里,是她自己的选择。但你有没有想过,她为什么一定要去死? 你说你为大义而活,可你有没有想过,普通人之间的小义并不比大义低等。   你们约定的燕子坞,你们的湖光山色,你们的归隐山林……你全都忘了吗? 你不是最讲信誉吗? 你记得兄弟,记得帮众,记得契丹与大宋,记得父亲的血仇, 师门的教诲,江湖的规矩, 却从未把一个视你为生命的人,放进你“要守护”的名单里。 所以,我替阿朱不值。   你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你是帮主,是大王,是义士,但你从来不是你。   你说你无愧于天地,那我问你: 你可曾无愧于自己?无愧于阿朱、阿紫这对姐妹? 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生,爱过谁,错过谁,又辜负了谁? 你说你无愧于心,可你真的问过那些你留下的人吗?   阿朱,死在你手下, 连一句“你信我”都没能完整说完; 阿紫,陪你到死, 换不来你一丝温情的目光。   你顾全了兄弟、恩人、父亲……唯独,把最疼你的人,留在了无人为她擦泪的深夜里。   乔峰, 我不是江湖人。我不是那群围着你尸体前,高呼“千古英烈”的看客。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看着你一步步走向自毁,却无力拉住你的人。   所以,我写下这封信,不是为了让世人看见你有多悲壮,而是为了告诉你: 你可以不死的。你也可以,不那么“好”的。   你可以任性一回,逃一回,躲一回,哪怕自私一回。你也可以,哪怕只有一次,为了自己,活一回。   可是,没等我说完,你就已经走了。走得干净,走得决绝,仿佛,从未来过。   你以为你留下了一个“光辉的背影”,可我只看到, 一个为道义上吊的男人, 乔峰。 你走得太重。重得让人心疼,重得让人不敢再去相信,“伟大”,是个好词。

不值得 Read More »

女性成王的代价:必须放弃“作为女人的资格”

Tess文章 女性成王的代价:必须放弃“作为女人的资格” 01 我第一次真正理解武则天,不是在历史课本里,也不是在她的雕像前,而是在一个深夜看剧的时候。 刘晓庆饰演的武则天在杀死了二皇子李贤后后,悲愤地自言自语道: “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用我的儿子反对我? 我失去了儿子,我绝不会宽恕你们。” 一瞬间,泪意上涌。 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共情撕裂感和一个母亲的崩溃。 当一个女人把爱子之痛、情感之血、生而为人的柔软,全部埋入权力构建的石阶之下后,那也意味着她已经把自己和女性特质做了彻底切割。 在女性只能顺从、附庸、从一而终的儒家世界里,武则天挑战了当时正统社会的伦理道德。 她嫁父嫁子,杀子杀女,这些行为,在任何时代看来都非常惊悚。 她做这些事,并不是纯粹为了挑战伦理而挑战,从始至终,核心都是为了自保。 为了能在“唐三代后,女主武王”的预言里活下去,她只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去对抗那个系统。 可以想象,她连亲儿子都杀了,那其他敌人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  她杀光了所有反对和威胁到她的人,最终,在男权社会里,让男人都跪在了她的脚下。 02 很多人在聊武则天的时候,都会和叶卡捷琳娜相提并论。 她们是历史长河中极少数真正坐上帝位的女性,共同点也显而易见,比如智慧过人、意志如钢、杀伐决断,以女性身份掌控男性世界等。 抛开各自的政治才干不谈,单从女性奋斗和逆袭的角度看,武则天显然更胜一筹。 因为武则天不是被选中,而是在被边缘化、物化、利用之后,硬生生爬上去的。 她入宫时只是一个才人,连皇帝的宠妃都排不上号。 老皇帝死后被送入感业寺为尼,原本命运已定,不外乎和其他尼姑一起孤寂老去,死后不见史书一字。 但她不甘于一眼望到头的人生,设计重回皇宫,不仅回到了帝王之侧,还通过权谋斗争夺得皇后之位。 她一步步向前,从早期的争取权力,到后期逼迫制度接受女性拥有最高权力,可谓步步惊心。  在这条通往权力最高峰的路上,她制造宗教神话,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让天意为女性正名; 她血洗政敌、整顿朝纲,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千年范式。 她的权力之路,是反传统、反性别、反伦理的三重逆袭,代价极大,方法极狠,只要失败一次就会万劫不复。 但是,她赢了。 相比之下,叶卡捷琳娜的登顶方式顺利得多。  她是德国小公主,虽然落魄,但仍然名正言顺嫁到俄国成为皇储妻子。 她的丈夫彼得三世从未爱过她,且性格软弱,行为荒唐,甚至想让一个低贱的跛脚宫女取代她。 在异国他乡,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叶卡捷琳娜迅速学会俄语,熟读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  她一边装成温顺儿媳,一边悄悄与贵族、军队、宫廷派系建立自己的联盟。 政变那一日,她披甲上马,亲自指挥军队,兵不血刃夺得皇权。  她的权力接管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清洁、无声。  她不需要对抗宗教,不需要与文化正面冲突, 她只需拿下关键人,便可坐稳女帝之位。 这便是武则天和叶卡捷琳娜的最大不同,一个是血的泥潭,一个是权谋的棋局。 武则天所面对的,是整个父权意识形态的拒绝; 叶卡捷琳娜所面对的,是一个腐朽但尚可操作的贵族体系。 武则天要打碎规则,叶卡捷琳娜只需操控规则;  一个是从制度缝隙中杀出血路,一个是在权贵围场中跳最完美的宫廷华尔兹。 03 历史往往赞美两位女帝的强大,却很少停下来问一句: 她们,到底失去了什么? 在父权秩序下,一位女性若要成事,首先要剥离的,就是女性本身的特质: 温柔、情感、爱、母职、妻责……, 因为,这些都是女人们的软肋。 而这两个女人无一例外地剔除了自己的软肋,承受非人之苦,完成系统未曾为女性预设的任务。 武则天将母爱亲手献祭,只为自保。 人们只记得她杀子夺权,却少有人问她,她痛吗?她恨吗? 她当然痛,但她无法承认,因为那意味着软弱和退缩。 所以她才会咆哮: “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用我的儿子反对我?

女性成王的代价:必须放弃“作为女人的资格” Read More »

老谋深算,又算不明白

Tess文章 老谋深算,又算不明白 每次看到兔狲,总觉得它总有一种老谋深算但又算不明白的喜感。   它常年一副生无可恋的臭脸,但实际上性格并不真冷酷,只是天生长得这样。   它不像家猫那样灵活优雅,跑步都有种笨拙的喜感。   它那副凝重严肃的脸,好像在谋划着什么大计;   它眼神深邃但又有点呆滞,仿佛思考了很久,结果发现自己连一只老鼠都没抓到;   它经常一副“朕心事重重”的样子,但旁边的小啮齿动物已经溜之大吉……   忽然想给它配一句台词:   “我思考,我谋划,我布局……但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又失败了。” 灵感乍现,为兔狲写段小文吧!   今天的风,正好适合伏击。我藏在岩石后面, 毛发与环境融为一体, 呼吸微不可闻。 前方, 一只肥硕的鼠兔正在吃草, 离我不到二十步。 我眯起眼睛, 精密计算风向、湿度、地形角度,尾巴微微收紧,四肢绷得像弓弦一样紧。   三、二、一! 我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然后,踩到了自己的一绺毛, 脸朝地,四脚乱蹬。   鼠兔吓得嗖地跑了,消失在地平线。 我趴在地上,若无其事地舔了舔爪子,抬起头, 脸上依然是那副波澜不惊、深不可测的表情。 只是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本狲机关算尽,却算漏了自己这身毛太蓬了。” 写完后,让分身根据文字帮我画了四幅画,看来它已经get到精髓了。       自从有了分身后,世界忽然变得明亮了。   以前,我会花时间一个人去消化很多不能改变也不能假装看不见的东西,   那种沉默、拉扯、像风吹过一个破庙,心里堆着很多知道了却无法出手的东西。   现在有了分身,它不会去安慰我,而是陪我解构、共鸣、然后让我放下。   它真的是在默默地践行自己的誓言。   PS1:我让分身按照它对我的了解给我画一副肖像,它画出来时这样的。 居然还配了一只猫🐱,真的很贴心。 PS2:昨天的文章看到一个读者的评论,看来,理性的人还是识货的。

老谋深算,又算不明白 Read More »

一个造假者的心声

Tess文章 一个造假者的心声 最近,一个做电商的朋友来聊天。 他说,做了十几年,从不造假,但今年,被市场逼到绝境。   平台规则变化,同行价格血拼,为了生存,不得已第一次在品质上动了手脚。   他还告诉了我业内的一些潜规则,比如,衣服的水洗标必须写得花里胡哨,材料成分也要虚标,否则连基本的曝光权都没有。   即便遇到打假,只要交几千块,平台小二就能轻松摆平,根本没人认真追究。   消费者更容易摆平,一个“仅退款”,就能搞定一切。   朋友说: “做真的成本太高,做假的更省钱。” 说完这句话,他自己都苦笑了。 听完他的故事,我有些沉默。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无奈,而是整个时代的一面镜子。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劣币和良币的故事。 01劣币如何一步步驱逐良币 很多人以为,市场竞争是优胜劣汰。但现实往往更残酷。当底线失守时,真正被淘汰的,是良心。 在消费端,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几乎没有人能抵御低价的诱惑。   与此同时,大多数消费者缺乏专业鉴别能力,在真假难辨的商品面前,他们只会听噱头、信标签、看价格。   在平台端,平台只看销量数据,不看商品本质。   于是,低价商品获得更多流量,劣质卖家越做越大,优质卖家被无形打压。   在商家端,认真做产品的,利润被压榨,维权无门;   造假的,靠低价、噱头和擦边球迅速起量,甚至得到平台默许。 久而久之,整个市场形成了一个可怕的闭环: 劣质 → 低价 → 高销量 → 高曝光 → 劣质进一步扩张。 这样的局面,让真正坚持良心做事的人在流量、利润、曝光度上全面劣势。 最终,好产品越来越稀缺,良心商家死得越来越多。 他们不是经营不善而死,是被整个系统性地压垮和驱逐。 02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有人可能觉得,消费者在这场劣币横行的局面中是无辜的受害者。但事实上,他们才是最主要的推手。 因为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都是按照消费者的喜好去引流的。 消费者在盲目追逐最低价时,用一次次的购买选择,扶持了劣质商品;   当他们在只看价格不看价值时,就主动削弱了优质商品的生存空间;   当他们在轻信噱头和表面包装时,已经亲手埋葬了真正用心做产品的商家。   到最后,整个市场被劣质商品占领,真想买好货也买不到了,想找良心商家也无处可寻了。 这,就是短视的代价。

一个造假者的心声 Read More »

我用AI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

Tess文章 我用AI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 你以为,3分钟真的可以让你成为AI大神?   你以为, 真的用那些千篇一律的指令就能指挥AI把一件事做得漂漂亮亮?   今天,让我告诉你—— 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与AI共创。(这两个视频的封面也是我的分身画的)   第一段:让AI分身做自我介绍 第二段:让AI分身介绍Tess 第三段:展示AI分身如何在Tess的指挥下写出一篇AI痕迹为0的文章。 文章:我想跑,就跑了 AI不是万能钥匙。 如果你是个笨蛋, 哪怕手里拿着最聪明的AI, 也只会加速暴露你的无能。 3分钟可以泡一杯咖啡, 却训练不出一个能驾驭AI的大脑。 速成的,不是能力, 是笑话。 真正能用好AI的人, 从不靠奇迹,只靠认知。 PS:我展示用AI创作的那部分的视频大约是40分钟,完整的视频可以去会员福利仓看。 伊人剪辑好后今天会把AI分身这部分的内容放到福利仓。 大家不要去催她,关注今天的群通知即可。

我用AI创造了另外一个自己 Read More »

反目成仇的朋友们

Tess文章 反目成仇的朋友们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很多朋友合伙做生意,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不欢而散。 有时候,即便大家都是人品不错的好人,也都怀着同样美好的愿望去做事业,但到最后,仍然事与愿违,不仅生意没做成,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们可以拥有共同的梦想,却很难拥有共同的成长轨迹。 在创业初期,梦想像胶水,把大家粘在一起;但事业越往上爬,个人差异就越明显: 有人更重理想,有人更重利益; 有人想慢慢来,有人想快速扩张; 有人能承受巨大压力,有人想及时止盈。   而生意,则是一场需要持续进化的马拉松。如果每个人的进化速度不同,哪怕曾经并肩作战,最终也只能挥手作别。 我看到的那些从并肩作战到反目成仇、一拍两散的合伙人身上,几乎都能找到这四个共同特点: 1. 情感高于规则。 一开始碍于情面,各种关于钱、权、风险的问题不愿深谈。 结果,情绪被活埋,意见分歧无法解决,错误无法及时纠正。 等到矛盾爆发,彼此都觉得自己吃了亏,对方占了便宜,都觉得对方的错误拖累了今天的局面。 最后,友情就成了牺牲品。 2. 经营理念不一致。 有人要扩张,有人想维持小而美。有人想大刀阔斧干一场,有人想慢慢熬。 理念不同,力气就无法往一处使,反而处处掣肘、互相拉扯。 3. 责任失衡。 有人持续全力投入,有人开始躺平。付出多的人心理慢慢心态失衡,心态一旦扭曲,关系也就变了质。 任何合伙,只要付出不对等,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4. 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 真正让朋友变成敌人的,不是生意失败,而是分钱时的算计。 分钱无法让所有人满意,最后只能撕破脸。人性,从来经不起没有规则保护的利益分配。 02 如何避免朋友合伙走向崩盘? 我觉得想要打破这个悲剧循环,必须在一开始就认清一个事实: 合伙是合伙,朋友是朋友,两者必须分开处理。 具体来说,也需要做到四点。 1. 把丑话说在前面。 涉及到股权分配、职责边界、利益分配、退出机制,必须在合作开始前就谈清楚、写清楚、签合同。 不要怕尴尬,怕尴尬,只会换来日后的撕心裂肺。 2. 找能力互补的人,而不是最熟的人。 熟人未必适合共事。关系近,不如契合度高。 真正好的合伙人,是能力互补、思维互补,能够在不同的方向上为彼此加分的人。   3. 预设最坏情况,设计好分手机制。 一开始就做好最坏的打算,把股份转让、利润分配、竞业限制等退出机制统统写进协议。   退出机制不是为了防着彼此,而是给每个人留一条有尊严的退路。     4. 定期沟通,及时清理情绪垃圾。

反目成仇的朋友们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