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文章

高价值信息不会找你,垃圾信息才会

Tess文章 高价值信息不会找你,垃圾信息才会 你每天都能刷到一堆热搜,觉得自己走在了时代前沿,掌握了别人没有的信息。 现实恰恰相反,真正有价值的、能改变命运的信息,根本不会主动流向你。 这种信息,我称之为“高价值信息”。 而那些刷屏的段子、吵翻天的观点,99%都是嚼过好几遍的口香糖,到最后就是一坨食之无味、毫无营养的垃圾。 01 什么才叫高价值信息? 我觉得高价值信息有一个显著特点:它能解决问题、突破限制、带来实打实的利益。 举几个例子: ChatGPT 案例。当 ChatGPT 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还在拿它写诗玩梗,我就知道这是个大杀器。 但问题是,国内用不了,大部分人一看麻烦,直接放弃。 少数人耐着性子,翻过防火墙,结果只能用免费版,付费版对国内不开放。结果又一批人放弃。 最后,只有极少数人继续折腾,解决了地区限制,开通了 Plus 版,把 ChatGPT 真正变成了工作效率的大杀器。 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报关案例。外贸人报关,大多数人稀里糊涂交给代理。 真正懂的人会研究 HS Code,同一个品类,一个小小的编码差异,关税能省下 10%—20%。 问题卡在很多人不知道哪些编码能省税,这个信息基本上不会有人告诉,你知道,就能把信息变利润。 请记住一点,信息的流动永远遵守这样的顺序: 顶层 → 利益相关者 → 普通人 掌握高价值信息的人,往往处在源头或过滤环节,他们明白信息就是财富和权力,不会轻易公开。 而普通人得到的,只能是被稀释、被延迟、甚至被扭曲的信息。等消息进入大众视野时,价值早就打了折扣。 02   为什么普通人总是得不到高价值信息? 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利益冲突 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一旦公开,价值就会立刻归零。所以,持有者只会内部消化,而不会去普惠大众。 另一种利益冲突更常见:大家各为其主,只说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以至于你以为你看到的是知识,其实是别人喂你的广告。 比如猪油一会儿成了营养黑马,一会儿又成了心脏杀手,专家和媒体打得不可开交。 没人关心真相,大家只关心流量和销量。 行业里也是一样的场景,昨天吹“新能源是蓝海”,转头又有人喊“产能过剩快跑”。 到底谁说得对? 答案很简单,谁赚钱,谁就说自己对。 第二:认知局限 有些信息明明在眼前,普通人自己却把它挡掉了。 如果你相信充斥在网上的“读书无用论”,就等于主动放弃最便宜的阶层跃迁通道。 如果你把“做自媒体”的人看成不体面的无业游民,等于错过了最廉价的创业杠杆。 如果你把“买房是最稳妥的投资”当圭臬,把一辈子的现金流都锁在一块砖头里,房子崩盘的时候,你的资产就死无葬身之地。 高认知就是脑子里的防火墙,把垃圾信息拦在门外,把有用的信息放进来。 第三:懒惰与快感陷阱 信息时代最恐怖的不是没信息,而是太多没营养的信息。 […]

高价值信息不会找你,垃圾信息才会 Read More »

价格只是同行的零头,他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Tess文章 价格只是同行的零头,他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01 同样一个东西,品质比别人好,价格只是别人的零头,你肯定觉得卖家在用低价引流,把消费者吸引进来再收割。 你还会坚定地认为,同等品质,价格只是别人的零头,根本就活不下去,更不要说品质还更好。 但现实会告诉你,你的想法是错的。 这个世界上绝对存在质优价廉的东西以及超值的东西,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发现。 今天的文章先从一些数据开始。 根据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 2025 年4 月 14 日,全国第一季度共有 42.2万家外贸企业有进出口业绩。(http://www.scio.gov.cn/live/2025/35719/tw/) 2024年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0.9万家(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2/content_7005384.htm) 我的外贸公众号关注者超过 30 万。(如果不是因为今年被封号了3个月,估计数据会更多一点,相关阅读:还债) 我的号一个垂直领域账号,几乎每个关注者背后,都对应着一家外贸企业。 刚看了下会员管理后台,Tess 外贸 Club 有 20,271 家稳定续费的会员,每一位会员背后,基本也是一家外贸企业。 本月31号 Club 八周年活动,在只公布了一位分享嘉宾的情况下,就已经有 1000+ 企业报名。 这每一个数据背后,仍然对应着一家外贸企业,或者和外贸相关的企业。 很多人看到这些数据的第一反应,可能是Club的“影响力”或者收了多少会费。 我看到这些数据时,首先想到的却是:共赢与合作。 Tess 外贸 Club 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 无论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品质。 割韭菜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只有持续让别人受益,让别人感到占便宜了,别人才能主动靠近你,自己才能不断壮大,实现真正的双赢,而不是嘴上喊的“赢麻了”。 上面这些数据,没有一分钱广告,全靠口碑传播,时间累积。 02 这两年,经常有人问我两个问题: “你的 Club 会费为什么收得这么低?” “你提供的服务完全可以卖更高的价格,为什么坚持 8 年不涨价?” 还有热心人士给我支招从Club搞到更多钱,给的建议貌似可以落地。 比如: 搞核心会员群再收二次会员费, 办私董会收入会费, 把会员分等级,基础会费+其他权益的收费, 付费咨询 录制课程卖课…… 在回答一些人关注的为啥不涨价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我如何看待知识的。 我认为知识不是奢侈品,信息差才是。

价格只是同行的零头,他们是怎么活下去的? Read More »

“去社保化”的新型工作模式都在这里了

Tess文章 “去社保化”的新型工作模式都在这里了 01 9月1号,强制缴社保的政策正式落地。 个体户、中小微企业老板们集体哀嚎,哭诉最后那点微薄的利润也要被社保吞掉。 但人不会被尿憋死,企业也不会被社保憋死。 今天聊5个案例,合法合规,不玩猫腻,既能帮企业省社保成本,还能让员工到手更多。 1. 老张的俩前台。 老张开了家健身房,上午8点到12点是私教课高峰,下午4点到8点是下班族高峰,中午人少得连麻将都凑不齐两桌。 于是,他找了两个前台小妹,一个上午班、一个晚班,各干4小时,时薪20元。 她们属于钟点工,只需签劳务合同工,公司不用交社保,省下一大笔钱。 还听说有两个健身房之间共享自己的前台小妹,原因是这俩小妹表示想要多点现金在手上,不想交社保。 老板当然也是不想交的,但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预防前台小妹未来变脸告自己,就变通了用工模式。 于是,健身房的老板就把时薪提高。 结果就是,小妹每月可以多拿几百块,且可以自行决定钱花到哪里,可开心了。 2. 摄影师小李。 小李是婚礼摄影师,原本是某影楼的全职摄影师,公司要为他交社保,他的工资每个月也要扣几百块交社保。 后来影楼和他改签“摄影承揽合同”,按场次结算。 根据规模、客户要求,还有客户的打分,一场婚礼给摄影师1000-3000元不等,做完一场,结算一场,发票走他自己注册的个体户。 结果影楼不再缴社保,节省了成本,也避免了淡季养闲人的负担,小李的收入也更高了。 由于拿到的钱和用户评价挂钩,小李工作积极性更高,平时也更主动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其实,小李不止跟一家影楼签合同,影楼也不止跟小李一个摄影师签合同。 影楼和摄影师之间的合作,让各自的利益最都大化。 3. 退休返聘+杂工协助。 老陈60岁退休后闲不住,去一家公司当门卫,签了劳动合同。 考虑到老陈经验丰富、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因素,为了让工作效果更好,公司为老陈请了刚毕业的小陈去当临时工搭把手。 老陈忙不过来的时候,小陈就来帮帮忙,按小时结算,一个月赚几千块是可以的。 这样的话,小陈和老陈的工作一起解决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并没有增加。 4. 设计师小美的幸福生活。 小王的公司在广州,招了一个成都的设计师小美,小美不用去公司,也不用实时在线,时间自由,只按项目结算,工作不耽误带娃。 公司和小美的合同写的是“平面设计承揽协议”,每个设计稿800元。 小美不在广州社保覆盖范围内,公司不需为她缴本地社保,只在合同结束时一次性付款。 5. 美容院的技师。 林姐开了美容院,技师多,但流动性大,交社保等于把钱打水漂,员工和老板都不满意,只有第三方满意。 于是,她根据实际情况,让技师按需上班,技师只做预约制、每天高峰段接客,不满全日制标准(每日≤4小时,或每周≤24小时)。 结果,时薪提高,技师到手钱反而更多,美容院和技师都省去了被强制交社保。 02 总体来看,有5种模式的工作可让劳动者拿到更多钱,劳动者自行决定是否交社保。 A、工时可切割,业务有明显高峰、低谷,能拆成半天班、小时工。 比如:早餐店早高峰、咖啡馆下午高峰、健身房上下班时段。 B、成果可交付,工作成果能量化验收,而不是靠坐班打卡。 比如:业务、设计、剪辑、翻译、写作、线上客服。 C、流动性大,员工替代性强、短期上手快。 比如:促销员、临时导购、餐饮兼职。 D、可远程,不需要每天到现场,管理依赖线上系统。 比如,程序开发、平面设计、直播运营。 E、季节性强用工需求随季节或活动爆发,淡季几乎不用人。 例如婚庆、展会、农产品采摘、双11快递分拣。 降社保不是逃责任,而是用更聪明的用工方式,让钱用在刀刃上。 老板少花冤枉钱,员工多拿实打实的现金,社保局可能不高兴,但企业和员工会活得更久。

“去社保化”的新型工作模式都在这里了 Read More »

中国人(含长着中国脸的人)禁止出现

Tess文章 中国人(含长着中国脸的人)禁止出现 一家上海的贸易公司,在收到客户30%定金后,忽然更改付款条件,要求客户再支付30%。 客户惊恐万分,遂找我求助。 其实,看到客户“how to do to recover the money”的要求,我觉得他有点天真,太不了解中国一些贸易公司的嘴脸。   但为了不让客户绝望,我还是多了一句: 钱要不回来拿到货行不行? 他说可以。   于是,我尝试联系了这家公司。   在跟这家公司的的交涉中,对方语言平静,心理素质强大,大方承认了在客户支付定金后,单方面更改付款条件的事实。   他们的表现,一度让我怀疑,这种事他们是不是干多了,麻木了。   因为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如此毫无心理障碍地承认自己做下的亏心事的。   不过,和他们后面的表现比,这些都是小意思。   随后,我主动提出了,“可以在发货之前支付70%尾款,但需要验货”的新条件。   对方说,这个新付款条件要请示老板,大概是可以的。   但是,我去验货是不被允许的。   并且,他们提出,   验货只能老外在现场, 现场不能出现任何中国人, 哪怕是翻译、甚至是客户公司的中国员工也不行。   一句话: 你只要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 你就不能出现在验货现场。 至于像TUV, SGS, ITS这样大的验货机构,也只有在得到他们老板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以去验货。   和他们打完电话,我觉得这种给脸不要脸,得寸进尺,你退一步,他进两步的公司完全没有谈的必要了。   接下来,我和客户一分钱都不会再付,就按照此前约定的条款执行。   然后,观察一下他们会怎么样。   你猜,这家公司接下来会是啥表现?   以下是通话录音:  

中国人(含长着中国脸的人)禁止出现 Read More »

别赚这种客户的钱,赚了也会噎死你

Tess文章 别赚这种客户的钱,赚了也会噎死你 01 很多人觉得,赚钱的生意就应该抓住、捂紧。 可我想告诉你,有些生意,看着赚钱,做下去铁定亏。 而且亏的不止是钱,还得搭上你的时间、精力,好心情。 做生意最好能找门当户对的合作伙伴,如果能三观一致,那就更靠谱了。 因为不是所有的钱都能赚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发展成客户的。 有些人,表面看是客户,其实是炸弹; 有些单子,眼下看着赚钱,长远看是亏的。 举个例子。 做电商的人应该都遇到过一种买家,下单频率高,但收到货后十有八九会找理由退货,或者要求仅退款。 他们退货的理由五花八门:包装有点皱、颜色和图片不符、快递小哥没有送货上门、快递态度不好、快递送晚了…… 每次理由都不同,永远是上帝的姿态,永远都不满意。 哪怕只花了十几块钱买个小东西,他们也会认为是对商家的恩赐,商家应该把他们供着、哄着。 久而久之,这种人会躺倒很多商家的用户黑名单里,因为不把他们拉黑,哪怕他们下了100次单,但90次退款和扯皮给商家带来的时间、人力方面的消耗,和订单利润相比也是亏的。 本质上,这种人是消耗品,内心扭曲,没有正常的消费观,正常商家需要远离。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是骗子的优质客户。 而且,遇到真骗子,他们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02 再举个例子。 几年前,我接到一个客户的询盘,对方订单量不小、付款方式安全,看起来是理想客户。 第一次合作顺利之后,他开始频繁下单,但每次都在谈判中极力压价,且直接压到成本线附近。 更糟的是,他还会临时要求增加额外服务,比如免费加配件、免费做特殊包装,理由永远是“以后有大单给你”。 我想放弃,但工厂觉得可以先忍一忍,把关系做深,有单做比没有单强,毕竟要养工人。 可没过半年,他开始用我们的报价去压别家供应商的价,甚至把我们提供的产品细节发给别人模仿。 到最后,这个客户给我的净利润不到平均客户的1/4,且沟通成本、打样成本、维护成本却翻了几倍。 我停掉合作后,他马上消失,再也没找过我,因为对他来说,我只是个可以被压榨到极限的工具人。 这种客户,看似带来稳定订单,其实是在慢性掏空你的利润、浪费你的资源。 03 第三个案例。 两天前,也就是8月12号上午,有个人通过老会员介绍花了200块买了Club的一年期会员。 按照我们的规则,推荐人可以获得50元奖励,但要等新人入会三天后才能发。 三天的缓冲期和体验期,觉得不合适,可以退出,我们全额退款。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有些人先骗奖励再退会。 会员福利和入会方法,一直在公众号公开展示: Tess外贸Club会员福利 Tess外贸Club简介及入会/续费方法 在这个事件里,推荐人完全理解这个规则,没异议。 可是,被推荐人,也就是花了200块买会员的人却揪着“为什么要等3天”不放,指责不把情况在产品详情写清楚。 客服耐心解释,依然无效。 并且,这位“大爷”还威胁说要到会员群里公开理论,讨个公道。 客服把情况告诉群主伊人后,伊人觉得,Tess外贸Club的庙太小,暂时无法给这样挑剔的“大佛”提供令他满意的服务,当即果断操作了退费。 退完费,还客气地请这位“大爷”慢走不送。(退费时间是上午11点59) 没想到这位“上帝”果断拒绝了退费,并且开始在各个地方投诉客服,那措辞,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无辜被欺负的可怜消费者。 他不找平台投诉,而是找我投诉,应该是在平台上找不到理由投诉。 总不能要求平台支持自己强买强卖的诉求吧。 03 如何提前识别高消耗客户呢? 我觉得在成交之前,留心这几个信号: 过度关注细枝末节对核心价值漠不关心,却死盯几块钱的费用、无关紧要的细节不放。 交流过程充满防备或敌意上来就质疑你的专业性、价格真实性,而不是先了解情况。 试探底线提出不合理要求,看你是否会退让。 忽视合作规则明明规则清楚摆着,却装作看不见,要求你破例。 急于制造对立动不动把争议搬到公众场合说,还夹杂情绪化指责。

别赚这种客户的钱,赚了也会噎死你 Read More »

这样算提成,才让老板和业务员都觉得赚了

Tess文章 这样算提成,才让老板和业务员都觉得赚了 01 在聊提成模式之前,我们先得搞清楚两个概念:毛利和净利,以及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在计算它们时的区别。 很多业务员觉得自己业绩不错,公司应该大方分成。 但等财务一算账,公司可能并不赚钱,然后就去找业务重新商定提成模式。 此时,业务员会非常不爽,觉得公司背信弃义。 公司也很难受,因为不改提成模式就要亏钱。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核算方法最初没选对。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贸易公司,从工厂进货一台机器,采购价是 1000美元,运费+保险费等共 100美元,你卖给客户 1500美元。 毛利 = 1500 – 1000 – 100 = 400美元(未考虑税费) 净利 = 毛利 – 人工、办公、差旅、税费等一切开支。比如人工和管理成本共 200美元,税费 50美元,那么净利 = 400 – 200 – 50 = 150美元。 如果你是生产型企业,还需要先算生产成本(原料、人工、能耗、折旧等),再加上物流、销售等费用。 此时,毛利的计算会更复杂。 但净利同样是扣除所有支出后真正剩下的钱。 如果你连毛利和净利的计算方法都搞不太清楚,公司估计很难真正赚到钱。 最典型的,毛利高不等于公司能赚到钱。 我见过一家做五金配件的工厂,业务员按毛利提成。 一笔订单毛利率30%,看似很高,业务员开心领了提成。 但这批货为了抢单给了客户超长账期(O/A120天),工厂为垫资金借了短贷,利息成本吃掉了大半利润,价值半年内的汇率变化,分完业务员的提成后,最后公司几乎不赚钱。 还有一家贸易公司,业务员为了冲销售额,接了一单几乎没利润的出口业务。 表面上销售额冲高了,实际上公司为这单付出的人工、沟通、售后成本反而亏钱。 这些情况在外贸圈非常普遍—,当提成口径和公司盈利不一致的时候,这样的提成模式就是不可持续的。 而一个合理的、健康的提成模式,首要标准就是公司和员工都满意,且可以持续。 02   外贸业务员提成方式比较常见的有四种: 1. 按销售额提成 优点:简单直观,激励效果快。 缺点:只看金额,不看利润,容易赔本冲业绩。 这种模式适合毛利率稳定、需要快速做大规模的公司。 2. 按毛利提成 优点:兼顾金额与成本,防止亏本单。 缺点:忽略运营、管理等间接成本,可能账面赚钱但实际亏钱。 这种模式适合毛利差异大、议价空间多的行业。

这样算提成,才让老板和业务员都觉得赚了 Read More »

3人团队(含2个外贸新人),靠0成本获客,几分钱的红海产品一年做到9000万

Tess文章 3人团队(含2个外贸新人),靠0成本获客,几分钱的红海产品一年做到9000万  3人团队里 2个外贸新人, 0成本网上搜客户, 把几分钱的红海产品, 一年卖出9000万 这不是神话, 而是L女士带团队的真实战绩。   01 2021年,L女士还在给别人打工。 作为业务团队的老大,别的团队招人,都要有经验的人,但她偏偏反着来,只招零外贸基础的新人,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有点经验的人更容易自以为是,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 新人身上有老人没有的品质,比如:听话、肯干、有冲劲,可塑性强。 只要有个靠谱的领头人,一群新人能做很多老业务做不到的事,因为新人的爆发力非常强。 这样的选人理念,在当时并不被看好。 但很快,这个不被人看好的团队就爆发了: 三个月,五个新人全部开单; 其中两个接到整柜订单,一个自主开发5天就成了7000美金的单; 半年,出现单笔百万订单; 一年,全员月销破百万; 两年,团队业绩破亿。 L女士本身是销冠出身,属于那种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的人。 她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也以身作则,能和团队成员同甘共苦,打成一片,把自己的经验无私地跟新人分享,手把手地教。 在她的团队里,她就是核心,且人人都发自内心地佩服和敬重。 她对团队有硬性要求,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这个要求一直贯穿她的职业生涯,始终没变。 三个月不开单自动离职, 六个月订单养不活自己走人。 在这样的机制下,能留下来的新人,都是那些聪明、肯学、耐高压、肯干活的人。 02 2023年5月,L女士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她带着两个有一年外贸经验、但历史成交额合计不超100万人民币的业务员开始做业务。 她没有投广告,没有参展,没有买各大展会的客户名单,客户全部是自己和团队从网上搜出来的。 第一年,做到了9000万销售额。 而她卖的,只是单价几分钱的标签这种典型的红海产品。 我问她,新手怎么能开发到这么多客户? 她说:“市场上找到客户的联系方式很容易,根本不用花什么钱,关键是找到客户的联系方式之后,如何开发。” 他们不贪多,而是定期复盘和客户的每一次沟通,做扎实的客户背景调查,从蛛丝马迹里找出客户真正的痛点。 找到了客户真正的痛点之后,就能有的放矢地开发,且效果显著。 我又问,你们9000万的订单里肯定有大订单,大订单从哪来?按说,刚接触第一年的客户,基本不可能给你们大订单。 她笑了笑,说: 很多是挖同行的墙角挖来的。 然后,把如何挖同行的墙角的细节和前因后果如此这般地讲了一通。 最后,L女士说: “客户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合作伙伴。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行的,关键是你要在他们最痛的时候,拿出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听完她挖同行墙角的过程,不但没有鄙视她,觉得她在偷别人客户,反而觉得她这才是真正靠本事吃饭。 03 除了带团队、开发客户、“挖墙角”,L女士还有一项“杀手锏”:拜客户。 2024年3月,她在澳洲待了20天,陌拜6个新客户,全部成交,当次差旅费直接赚回来; 2025年6月,她临时飞往迪拜开会,拿下105万美元订单,还帮朋友拜访了被挖走的客户,解决了客户的痛点,新订单7月份回到了朋友手里。 这也算是行侠仗义了。 我问她陌拜成功的秘诀,她说, “我做陌拜,不是碰碰运气,而是带着解决方案去的。”

3人团队(含2个外贸新人),靠0成本获客,几分钱的红海产品一年做到9000万 Read More »

我那个年薪百万的朋友说:职场筛掉的,是追求完美、又有责任心的人

Tess文章 我那个年薪百万的朋友说:职场筛掉的,是追求完美、又有责任心的人 01 有个朋友,在某家大企业任职,年薪超百万,在公司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手下管着几百号人,直接向他汇报的中层就有十几个,算是绝对的职场精英。 昨天聊到员工管理的时候,他问我:“你知道最难管的员工是哪种类型吗?” 我想了想,说:“是不是那种想法特别多的‘刺儿头’?” 他摇头说:“不是。 刺儿头只要能让他心服口服,很容易培养成忠心耿耿、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真正难管的,是那种内耗型员工,内心敏感、做事没有重点,还总是过度解读别人的意思,浪费时间又低效。” 末了,他又补了一句: “这种人,看着细心尽责,其实在职场上没什么前途。” 我很赞同朋友的观点,因为我就不是个内耗的人,正因为不内耗,才特别能看懂内耗型人格的死穴。 确实,内耗型人格走上高位的机会几乎为零。 原因很简单,高位的核心竞争力是决策、执行、带人,而内耗恰好会把这三样全部消耗掉。 举几个例子,请大家对号入座。 案例1:分不清重点 公司临时要做一个跨部门的提案,时间紧得很。 外放型的人三天收集资料,三天做方案,第七天直接去谈判,搞定。 内耗型的人三天纠结PPT封面用蓝色还是绿色,两天征求十个人的意见,又用两天改标点符号。 等他的方案出来,机会早就被别人抢走。 这种人不是说他不努力,而是努力错了方向,有点像用打火机去烤全羊的感觉。 案例2:内心戏太多。 新机会出现,市场窗口期只有一个月。 外放型业务员当天就去见客户,争取尽可能多的订单。 内耗型业务员心里打鼓: “这样去拜访客户会不会显得太急? 我再准备多一点资料。” 。。。。。。 等他准备好,机会已经没了,客户被别人签了。 案例3:信任感缺失。 领导问:“月底能交付吗?” 内耗型的人先抛出十个顾虑:“A环节不稳,B供应商可能拖延,C客户还没确认……” 领导要的是结果,不是困难清单。 你顾虑说得越多,他越觉得你没把握,转头就把项目交给那个直接说“能”的人。 这种人老是让我想起一类供应商,你问他能不能一个月交货,他不说能,也不说不能,而是在哪里逼逼A配件厂的问题,B配件厂很难搞。 他们的思维好像永远不和你在一个频道上,如果有的选,绝对不会和这种人合作。 案例4:没有战略视角。 资源有限时,聪明人会集中火力攻最有可能带动全盘的人或事。 内耗型的人看不到这些,把资源平均分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举个例子,我开发客户,首先会搞清楚谁能在订单里有话语权,然后我就会针对这个人下功夫,而不是随便捞一个对方公司的邮箱和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社媒账号就开始发力。 对业务员来说,精力分配到哪类客户身上,是成败的关键。分不清主次,结果自然不会太好。 高位看的是棋盘,内耗看的是棋子; 棋盘上的高手,从不跟无关的棋子纠缠。 02 内耗的另一面是太较真。 太较真和内耗是一体两面。 很多内耗,都是从“太较真”开始的。 责任心过重,结果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 追求完美,就是改方案到凌晨三点只为换个标点; 思虑太多,还没开干就预演十种翻车场景; 性格敏感,别人一句无心的话能琢磨三天。 久而久之,要么掉进无休止的自我拉扯, 要么活成职场老好人,别人下班了你还在救火,别人犯错了你替他兜底。 职场老好人能有什么前途呢?

我那个年薪百万的朋友说:职场筛掉的,是追求完美、又有责任心的人 Read More »

朋友用生命告诉了我一个大坑,分享给你们

Tess文章 朋友用生命告诉了我一个大坑,分享给你们 今天是朋友的祭日,一大早就去墓园看了下她。 有些读者认识她,不认识她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做好随时死亡的准备 前几天在文章里透露了一下她身后事的结局,特别是财产的分配。 很多人看到她的老公的前妻生的孩子也跑过来分财产,感觉特别不可思议,还有人在后台骂我是瞎编故事。 但事实就是事实。 朋友和她老公都是二婚,属于半路夫妻,且都和前一任配偶生了孩子。 他俩婚前处对象的时候,那男人说娃的抚养权在他前妻那里,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事实上,他们结婚后,那个孩子的确是跟她妈妈在一起生活,只是偶尔来爸爸的新家走动一下。 如果朋友一直活着,且不和这个男人离婚,应该一切都挺正常。 问题出在朋友去世,财产进入继承程序的时候,各路妖魔鬼怪就出来了。 在法庭上,那男人出示了一份经过公证的抚养权变更协议,变更日期就是在跟朋友领结婚证的前两个月。 而朋友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在中国,《民法典》规定: 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含婚生、非婚生、养子女、继子女)。 未成年子女只要抚养权在你配偶手里,就自动拥有继承你配偶婚后财产的权利,不论是否实际同住。 法庭只看法律证据,不看生活感受。 这意味着抚养权变更协议+公证书,就是一张通往遗产分配的门票。 哪怕口头承诺“孩子跟另一方生活”,只要文件在,继承权就在。 所以,墙裂建议大家,如果你是离异带娃,要和另外一个离异有娃的人结婚,一定要做好几件事: 1.做在婚前核实抚养权。 不要只听对方说,要求看法院判决书或民政备案证明。 如果有变更协议,一定查清楚时间点与真实情况。 2.做好婚前财产公证或立遗嘱 可以明确财产只留给亲生子女和父母。 遗嘱最好公证,防止被质疑无效。 3.高净值人群考虑设立信托。 将核心资产提前转入信托,继承权按自己意愿分配。 4.别盲目信任婚姻的好处 如果无法彻底了解对方家庭结构,不领证更安全。 在法庭上,朋友已经去世,无法开口说话。 她的二婚丈夫一口咬定他前妻生的孩子一直跟他们生活中一起,抚养权也在他那里,在法理上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法官判案是要证据的,我们这边无法推翻那份抚养权变更协议,也没办法证明他前妻的娃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所以,法官采信了那男人的说法,把他前妻生的孩子也纳入了第一顺位继承人,顺利分到了一杯羹。 就这样吧,世道险恶,人心隔肚皮,表面上对你很好的人,谁知道真实想法是啥呢。

朋友用生命告诉了我一个大坑,分享给你们 Read More »

不是你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你

Tess文章 不是你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你 01 一个上海的朋友联系我,说他准备把自己的小店关了另谋出路了。 朋友一直是个很积极的人,很少见他这么消极过,我赶紧问发生了什么。 他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给我算一笔干净的账。 最低月工资:2690 元 最低缴费基数:7384 元 公司缴三险一金:约 2029 元 个人缴三险一金:约 912 元 据此: 企业总用人成本=2690 + 2029 + 912 = 5631 元 员工到手=2690 − 912 = 1778 元 进社保池子=2029 + 912 = 2941 元(比员工到手多 1163 元) 用工税楔:1778/5631 ≈ 68.4%(企业付的 1 元里,仅 0.316 元落到员工手里) 朋友说,招一个最低工资的店员,自己一个月要掏五千多,员工只能拿到一千多,剩下全进了别人的腰包。 最后,他叹了口气说, 不是生意做不下去了,而是被逼得生意做不下去了。 我是开店的,又不是开慈善机构的,养活别人之前还是先养活自己吧。   02 我看了一些论调,说统一交社保是为了打工人好,是为了彻底执行劳动法。 说到劳动法,确实是个好法,处处透着对劳动者的保护,闭着眼就能列举出它的好处: 双休:每周至少休息两天 八小时工作制:每天不超过八小时 加班费:工作日 150%,休息日 200%,节假日 300%

不是你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你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