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邵医生自杀了,我却活了下来

Tess文章 邵医生自杀了,我却活了下来 01 2025年8月1日晚,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生坠楼事件,坠楼人员为该院医生邵某某,后因伤势过重于8月2日凌晨去世。  邵医生的并非意外坠楼,而是跳楼自杀。 她之所以自杀,是因为过去七个月被三起医疗纠纷网暴到崩溃。 第一起纠纷:产妇羊水栓塞,需要切除子宫,家属签了同意书,但在事后反悔,要求一百万赔偿; 第二起纠纷:医生告知产妇风险,但产妇坚持顺产,也签了同意书,但最终胎儿死亡,产妇保住了性命; 第三起纠纷: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缺氧,最终被诊断为脑瘫,家属认为这是医院的责任。 三起医疗纠纷的家属在抖音上联系上之后,就一起对邵医生发起了持续七个月的攻击。 最后,邵医生跳楼自杀,以证清白。 让人揪心的是,在被攻击的期间,邵医生总共收到了1.09万条评论,绝大部分是对她医德、医术的夸赞,还有人让她不要理会那些人,公道自在人心。 但是,邵医生没能做到不理会那些人。 02 我读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心口像压了一块石头。 因为我太清楚那种感觉了,因为我曾经也遭遇过网暴,规模超过邵医生,那次网暴,不但来自吃瓜群众,还来自业内的各个“大神”。 2019年4月20日,当时还是我丈夫的王又朋在朋友圈秀完恩爱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拿走了我的手机、银行卡、身份证、车钥匙。 接着,用我的手机在我的各个群里发布了各种谣言,说我的癌症是假的,说我根本不是做外贸的,还添油加醋说我和男粉丝有不正当关系。 外贸圈的一些培训机构立刻嗅到机会,跟进造谣,制造出“我精神不正常”、“写的外贸文章和《一个人的外贸江湖》全是胡编乱造”的叙事。 于是数十万人加入声讨,把我推向网络的刑场。 其中,米课、帮课这些培训机构,是特别兴奋的,纷纷下场跟进。 对了,还有个叫索菲的女的,那女的跟我素不相识,也下场去撕我了。 相关阅读:米课”料神”评Tess 大数据脱掉了“道德卫士”的底裤后,我们看到触目惊心的事实! 后来,一些女性朋友说,如果她们是我,肯定跳楼了。 那么,为什么我没有死,而是选择活下来了呢? 因为看到害我的人还活着,我不甘心啊。 真要死,也要死到他们后面,最差也是带着他们一起死。 再说了,又不是没有别的路解决问题。 面对谣言,一定不要相信清者自清这些P话,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主动证明你的清白。 当时我就做了几个动作: 截图,保存原始链接; 找律师,做公证; 一起一起告上法庭。 最后,我胜诉了。 造谣的人赔偿、道歉,留下案底。 那段时间外人觉得我很惨,但我知道,只要我活着,只要我追究他们的责任,最终笑到最后的肯定是我。 因为,不可能有人能无中生有,除非他是上帝。 而邵医生没有像我这样完整的防御体系。 她独自面对铺天盖地的指控,还要忍受病人家属在医院门口的围堵,同事异样的眼光,领导的冷处理。 她的尊严被一层层剥去,最后孤军奋战,走进绝望。 03 趁着大家这几天都在过节没啥事,想和大家聊聊在日渐泛滥的自媒体的环境下的生存策略。 第一,要理性看待如今日益泛滥的自媒体言论。 自媒体的算法只关心流量,不关心真相。 你看到的所谓“曝光”,往往是情绪的表演。围观者转发、评论、跟风,本质是情绪消费。 今天吃瓜别人,明天可能就轮到你。 所以,别太玻璃心。 别人说你一句、十句,不等于真相。 能否被打垮,取决于你自己是否交出主动权。 第二,做事一定要懂得取证。 取证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给法庭看的。 截图、保存链接、下载视频、找第三方公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这些操作看起来冷冰冰,但它们才是能救你命的盔甲。哭是没用的,删帖更没用,只有证据和法律,才能让恶人付出代价。 我活了下来,是因为我选择了战斗。 […]

邵医生自杀了,我却活了下来 Read More »

J.K.罗琳:我拒绝“赫敏”的求和和示好!

Tess文章 J.K.罗琳:我拒绝“赫敏”的求和和示好! 我不是J.K.罗琳的书迷,也不是《哈利·波特》的粉丝,但我一直很尊重她。 不是因为她是坚强的母亲,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也不是因为她是“魔法世界的缔造者”。 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拥有清晰三观,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的成年人。 哪怕被全球围攻、收到暗杀和强奸威胁,她依然没有退缩。 01 1997年, J.K.罗琳出版了《哈利·波特》,那时的她,还是靠政府救济生活的单亲妈妈。 2001年, 电影上映,年仅11岁的Emma Watson因为出演“赫敏”一角,一夜成名。 她的演艺生涯,她今天所拥有的一切(知名度、地位、资源)几乎都源自这个角色。 而这个角色,是罗琳亲自点头选定的。 Emma曾在多个场合感谢过罗琳,但,那都是在罗琳一帆风顺的时候。 2019年, 罗琳在社交媒体上反对“性别自我认定”政策改革,她的核心观点并不复杂: “生理性别”在某些制度设计中依然重要。 她担心一些激进的性别认同政策会给女性带来困扰。 特别提到会侵害女性在庇护所、监狱、公共厕所这些地方。 你可以想象: 当你在女厕里看到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女性”,你是什么感受? 当你在赛场上遇到一个肌肉健硕、刚刚从男人变成女人的“女运动员”,你怎么面对? 这些观点没有否定跨性别者的存在权,但在政治正确的洪流中,罗琳忽然就成了“恐跨女巫”。 这个时候,Emma Watson没有和罗琳有任何沟通,也没有哪怕说一句“我尊重她的观点但不认同”,就直接站在社交媒体上和罗琳公开割席。 2022年, BAFTA颁奖礼上,主持人介绍她为“魔法世界的缔造者”,Emma走上台、笑着接话: “我是所有女巫的代表,但不代表那个人。” 全场哄笑。 她没有说出罗琳的名字,但每个人都知道她在说谁。 那一刻,意气风发的Emma Watson可能还没意识到她刺向罗琳的刀扎得有多深。 她当时也肯定没想到罗琳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自己当下拥有的东西源自何处。 2020–2024年 罗琳遭遇死亡威胁,她沉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罗琳的住址被“激进进步人士”曝光,她收到无数“杀了她”“让她闭嘴”的恐吓。 社交媒体上群情激愤,暗杀威胁、强奸幻想满天飞。 Emma Watson对此始终沉默,没有说“不应该对表达观点的人进行人身威胁”,连一句轻飘飘的“理性讨论”都没有表示。 她只是继续维护自己的“温柔知性”、“进步女神”人设,像没事人一样活在阳光里。 事情已经很明了了,当你的朋友被全世界误解时,你站在哪一边,就能说明你是谁。 02 2025年9月,Emma Watson在Jay Shetty播客中突然说: “我爱她,我珍视她。 我希望终有一天能和她坐下来聊聊。” 这话听上去像和解和示弱,像一个长大的孩子终于愿意理解母亲了。 但罗琳回应极其干脆,毫不留情: “她发现谴责我已不再时髦,才急于修复形象。”“她永远不需要去收容所。”“她所谓的‘公共卫生间’,是单人单间,门外还有保安。”“她不知道现实世界的女性在她鼓吹的政策下要面对什么。” 罗琳用切肤之痛告诉我们,Emma所站的“善良”立场,其实是用别人承担风险换来的体面人设。 罗琳说得很清楚: “成年人不能一边惬意地依附于一个动不动就呼吁暗杀某人朋友的激进运动, 一边又宣称,自己有权得到这位朋友的爱,仿佛对方是自己的母亲一样。”

J.K.罗琳:我拒绝“赫敏”的求和和示好! Read More »

如果你想当上帝,就得让人不断占便宜

Tess文章 如果你想当上帝,就得让人不断占便宜 01 先给大家看几组我们微店的数据: 过去 7 天,自然流量成交 ¥153,442.45 过去两天,87% 订单来自老客户复购; 换句话说,我们不用投流、不用吆喝,客户自己会回来,回来之后还会拉朋友一起来。 这就是一种“人传人”的生意模型,也是让生意越做越轻松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Club会员的续费率接近 90%,这些数据从多个维度交互验证,完美契合。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客户真正靠近你的原因,不是感动,不是价格低,而是他们在你这里能持续占便宜。 这种占便宜不是虚幻的感觉,是真占到了便宜。 前几天看到一个人在文章下面留言:你学的知识无法变现,只缺这一步 这个叫Donna的小伙伴,曾经花了五千多学技能,结果感觉被割了,Club只收她一年 200 块,她觉得超值。 不是觉得赚到了”,是真的赚到了。 赤裸裸的现实就在那里,一对比,结果立刻明了。 所以,如果你能让每个人都感觉只要靠近你,就能占到确定性的便宜,你将取代佛祖和上帝的位置,让全世界都对你趋之若鹜。 有很多人问我咋做生意。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觉得若真想构建一套越走越顺的生意系统,第一步不是研究平台算法或者琢磨政策风向,而是深刻理解人性。 02 这个世界很现实,客户不是因为感动才留下,而是因为“值”; 他们也不是因为你便宜才买,而是因为你让他赚了。 长期主义的生意,不靠压榨客户的信任值钱,靠的是持续创造超额回报,把客户宠成朋友。 而只要客户觉得自己“赚到了”,他就不会走,还会替你说话,替你吆喝,替你拉人。你甚至不用推销,生意也会自动滚动。 这就是 价值 × 信任的闭环。 我们公众号目前新增人数最主要的来源早就变成了“搜一搜”,虽然系统把我关进了小黑屋,但我仍然可以靠“人传人”活着。 03 “便宜”是一种策略,而“让人占便宜”,是一种世界观。 做时间的朋友,让客户长期获益,就不怕没人靠近你。 说到这,顺便提一嘴: 我们的微店长期客户之所以粘性这么强,除了服务,也因为在别的地方真买不到这些东西: 👍🏻 获得金奖的绝版冰酒(正常情况下连真冰酒都买不到);❤️ 稀有小芒森葡萄酿的金色佳酿;(很少在市场见到,因为产量低,酒庄不用这种葡萄)🕎 在欧洲商店售价 100 欧以上的高端起泡酒;(其实就是高端香槟,只不过法国人注册了“香槟”,别人不能用这个词)🎊 一口入魂的本格梅酒和纯正锡兰红茶;(本格梅酒的昂贵在市场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 还有你在外面不容易接触到的国际最先进 AI 工具;(这个东西,有时候花钱也没途径买) 这些都是“真便宜”,不仅仅是靠价格,而是靠价值差和信息差。 假期来了,好好休息一下,喝点小酒,吃点美食,看几部好剧,比堵在路上或者挤扁在景区强。 #小程序://苔丝礼品/hEJnmry5GvMgbvq

如果你想当上帝,就得让人不断占便宜 Read More »

他说“有需要再联系你”,我哈哈一笑,计上心来

Tess文章 他说“有需要再联系你”,我哈哈一笑,计上心来 很多业务员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跟进一位客户很久了,发了报价,聊了需求,感觉对方挺有意向。 结果,客户最后只丢下一句: “有需要再联系你。” 这话听起来体面、客气,甚至还留了一点“可能性”。 但你心里其实已经知道,近期成交的概率很小,大概率是被委婉拒绝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这句“有需要再联系你”的隐藏语义: 还有没有戏?该不该追?又该怎么追? 一、客户没说“不”,就等于还有机会吗? 不一定。 这句话是全世界通用的万能结束语。 听起来像是“我们保持联系”,实际上可能是“你别再联系了”。 复杂的是,不同国家的客户,说的虽然是同一句话,但含义完全不同。 如果你听不懂背后的文化语境,就容易在错误方向上投入热情,最后只剩下徒劳无功 举几个典型例子: 日本客户最擅长“礼貌性拒绝”。嘴上说“保持联系”,心里其实已经拒绝了。你再跟下去,只会显得不识趣。 中国和印度客户,属于“放风筝型”。很多时候,他们对产品感兴趣,但更想看你会不会自己先松口降价。故意冷着你,等你自降身价。 欧美客户,相对直接。这句话基本就是字面意思:现在没需求。你再死缠烂打,只会让他们厌烦,让原本未来可能合作的希望彻底消失。 中东、南美市场,往往是情绪型表达。他们说“会联系你”,有时是客套,有时是套路。他可能根本没认真考虑你,也可能在看你会不会忍不住主动找他,看看你有多想成交。 听不懂客户的意思,不一定是语言问题,更可能是你没摸懂他的思维方式。 二、如何判断客户的“温度”? 以下几种表现,可以帮你更准确地判断客户到底是真没单,还是没选你。 客户主动问交期、付款方式、MOQ。 说明他在认真评估,即便没有订单,也说明他在把你和当下的供应商进行对比。 虽然不能确认一定有订单,但能确认对方是有订单的真实买家。 客户说“再看看”。 说明你在候选名单里,但不是唯一。 这时候你要做的是,强化为什么选你的理由。 只回一句“收到谢谢”、“保持联系”,从头到尾没问过任何关键问题。 说明客户对你只是基本的礼貌性处理,不要对他投入太多时间了,除非你知道他目前有订单,且知道他对谁感兴趣。 三、客户没拒绝你,你要不要继续追? 我觉得要追,但要看怎么追。 1.婉拒了你,最好别再追问“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这个时候,不如换个姿态,用有内容、有价值的方式刷存在感。 比如:发新品上线通知、分享客户评价或成功案例。 不是为了逼他下单,而是为了让他知道你还在,且发展得不错。 毕竟,人都是慕强的嘛!(这里又涉及到心理学,不展开讲了。但你要知道,好的销售一定是很懂心理学和博弈的。) 换句话说,要让客户意识到,错过你,是一种损失。 2.客户在等你让利。 这时候最忌讳你自己说:“价格我们还能谈。” 你要稳住价格底线,同时换筹码,不降价,但附送小配件;维持价格,但给更好的付款条件;提供更小起订量,降低客户下单风险。 要记住,你是在谈合作,不是在“求人”。客户在试探底线的时候,最好不要快速给出底牌。 3.客户确实暂时没订单。 别打扰,但也别断联。 你要做的,是成为他心中那个一旦需要,一定会先想到你的人。 具体操作如下: 每季度发一次新品目录 节假日轻问候 社媒保持轻互动(他不点赞不代表没看到) 客户当下没单,不代表你当下没事做。 客户没选你,不代表你没价值; 客户不回你,也不代表你要消失。 当客户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的时候,你要能听懂这句话背后的的动机,是婉拒?是试探?还是纯敷衍? 只有弄清楚这些,才决定了你是个平庸的业务员,还是一个真正有判断力的业务高手。

他说“有需要再联系你”,我哈哈一笑,计上心来 Read More »

搞定印度客户,先看他姓啥:印度姓氏解读指南

Tess文章 搞定印度客户,先看他姓啥:印度姓氏解读指南 很多外贸人觉得搞定印度客户是件很难的事。 其实,他们的姓氏一开始就告诉了外界和他们打交道的“秘诀”。 早在2017年,我在《一个人的外贸江湖》第一卷里就就写过一个案例,通过一个客户的姓氏去判断对方的出身、性格、行为模式,从而顺利合作。 今天,我们做一次系统总结,把“姓氏”这件事讲透。 一、婆罗门(Brahmin) 婆罗门是印度的知识阶层,在种姓体系中位居顶层。他们重逻辑、重身份、重流程,自尊心也非常强。 Sharma 北印老牌婆罗门,谈判一丝不苟,合同要滴水不漏。 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在抬杠,其实他们不是故意“抬杠”,而是认为自己在讲道理。 你要赢得他们的认可,绝对不能情绪化,而是要靠理性和细节。 Iyer 南印泰米尔人,典型知识分子,英文写作极其正式,喜欢数据与逻辑胜于情感交流。 给他们写开发信要“硬核”,别用什么”Hope you are doing well”开场,因为他只在乎你能不能解决问题。 相关阅读:经过检验,且能获得高回复率的9类开发信(含主题和正文) Bhattacharya 孟加拉邦文化派,说话多、讲传统、引经据典,最终目的还是让你再便宜点。 他们需要你能get到他的人设,你若能get到,就能快速赢得他们的好感。 Dixit 斯文派,动作慢,讲仪式感,自认高贵,气质有点像文艺界的“作女男版”。 你要是能搞定绿茶和作女,就能搞定他。 Joshi 沉默型选手,观察力强,不易表态,不好糊弄。 二、刹帝利(Kshatriya) 这些人有强烈的“权威感”,往往出身政治、军人或贵族家庭。 Singh 使用最广泛的姓氏之一,风格直来直去。 他们尊敬强者,踩弱者,你越谨慎,他越觉得你弱。 跟他们打交道,可以适当强势一些,条件合适的话,也可以适当装X,有奇效。 Chauhan 贵族情节浓厚,最忌你说“便宜”,他们喜欢听“物有所值”。 如果你能让他感受到产品是性价比最高的,他就会麻溜付款。 Reddy 安得拉邦的政商大佬姓氏,自带掌控气场。合作时你要是表现得不自信,他会直接主导一切; 你若表现得值得信任,他反而尊重你。 Thakur 有点像印度的官二代,喜欢掌控话语权。 和他们打交道,如果想快点成单,最好让他觉得是他挑了你,而不是你求他下单。 Rathore 老牌贵族风,喜欢“不同凡响”的感觉。刻意讨好对他们基本无效,你要用产品和专业直接镇住他。 三、吠舍(Vaishya) 他们是天生做生意的阶层,擅长算计,熟悉规则,目标非常明确,一个词:赚钱。 Gupta 这是个遍地都是的生意人姓氏,谈价格压得你怀疑人生。什么都要砍价,连运费都要拆分核算。 跟他谈判,你得有底线,否则他会一直试探你能不能再便宜0.01美元。 Bansal 电商界的常客,平台规则熟得一批。 效率很高,但税务合规一塌糊涂。 对他们来说,服务、诚信这些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合作前提。 Shah

搞定印度客户,先看他姓啥:印度姓氏解读指南 Read More »

你学的知识无法变现,只缺这一步

Tess文章 你学的知识无法变现,只缺这一步 01 昨天有个新加入Club的人来找我求助。 他说自己喜欢学习,且有持续学习的习惯。这些年一直在学习,为了提升认知、改变命运,买了不少课程,读了很多书,也花了不少时间沉淀。 但时间一年年过去,他发现不仅知识变不了现,自己反而越来越焦虑。 他甚至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感觉,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花的钱越多,越怀疑是不是一直在被割韭菜。 他问我: “是不是我被洗脑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是不是都是骗人的?” 这位新会员的状态,其实代表了一类人:勤奋学习,却长期焦虑。 我对他说,知识一直可以变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没错,错的是你没理解知识变现的前提条件。 知识能变现,但它不能自动变现,更不是只靠书读得多、课报得多就能带来财富自由。 单纯的知识碎片的堆积,只是在信息的幻觉里原地踏步,你以为你在提升,其实只是不断囤积从未兑现的认知负债。 所以,如果你真想去把知识变现,你得先去复盘一下,自己目前拥有的东西是否能打造一套从知识到价值的闭环。 02 接下来我们用一些案例聊聊。 有些人认为,只要我一直学,总有一天会用得上。 他们像仓鼠一样不断囤积信息,读书打卡、知识星球、付费课程、各类教程; 做读书笔记、画知识思维导图,甚至还尝试分享“学习心得”; 表面上很努力,内心也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天天进步,但几年后,现实毫无变化,最明显的,收入没有增加,焦虑变本加厉。 导致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你一直在输入,但从未进入转化与交付阶段。 举个例子,我上个月写了一篇关于开发信的文章,到今天为止差不多一个月过去了,这篇文章变现了60000+,昨天还有人在持续付费。 经过检验,且能获得高回复率的9类开发信(含主题和正文) 这个变现路径就是,我学习了开发信,付出了实践,拿到了结果(订单成交:变现)。 我把我把这套实践经验提炼出来变成内容进行售卖,实现了知识变现(复利:变现)。 你看,真正的学习,不是知道,而是能用。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 你写过一篇让人愿意掏钱买的文章吗?你做过一个能跑通交易闭环的产品吗?你完成过一个让别人愿意为你持续付费的方案吗? 如果没有,那说明你还没有让知识走出“内循环”,进入市场验证。 03 关于只是变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你要明白,赚钱来自于知识的组合,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 为什么外贸SOHO几乎没有“失业焦虑”,且最容易实现财务自由? 他们不是依赖公司和团队,而是自己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 客户开发自己搞定,供应链自己搞定,琐碎的事务如谈价、控货、改图纸、报关物流、平台注册、付款回款、售后维护……几乎所有流程都能亲自完成。 很明显,这就不是单点技能了,而是多个技能的组合拳。 有了这套组合拳,他们不会被任何一个岗位限制,不靠平台背书,能力直连市场。所以,SOHO不用担心失业,而钱也只是他们的“知识变现”的一种体现。 相比之下,那些只擅长某一模块、靠公司平台生存的“单点型选手”,一旦失去平台的支持,就很难独立搞钱。 而你之所以学了很多很久之后也不能让知识变现,是因为它们缺乏组合和落地路径: 学习 → 行动 → 反馈 → 迭代 → 成果→ 变现。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解答那位会员的问题,缓解他的焦虑。 再啰嗦一句,真正的安全感,不来自“学了多少”,而来自你能不能靠自己跑通一套价值闭环。

你学的知识无法变现,只缺这一步 Read More »

你没有落后谁,也没有领先谁,你只是刚刚好

Tess文章 你没有落后谁,也没有领先谁,你只是刚刚好 01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却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离开人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却活到90岁。 奥巴马55岁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有人走在你前面,有人走在你后面, 但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不必焦虑。 你没有落后,你也没有领先, 你在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刚刚好。” 这首诗曾治愈过许多人的焦虑。 但我看到的,是人生中的“确定”与“不确定”。 在人生的路上,有些时机是不确定的,比如: 你什么时候会遇到那个能改变命运的客户,这个谁也说不准。 你什么时候会突然下定决心去健身、去学英语,这个也说不准。 可能是某天照镜子的一瞬间,也可能是一场旅行带来的触动。 有人二十岁在没有任何工作和社会经验的时候就敢闯荡创业,也有人四十岁才第一次辞职单干。 人生的觉醒,总是带着偶然。 但是,有些东西是确定的。 你不去开口练习英语,就一定不会有流利的英语。 你不去学习,就不会掌握新的技能,哪怕只是学会用筷子和勺子,也需要练习。 你不锻炼,身体也不会凭空健康,更不会有理想的体态。 所以,不确定的,是你何时觉醒; 确定的,是你必须不断积累和准备。 02 我听到也看到很多长辈以及“专家”劝我们要“在正确的年龄做正确的事”。 好像人生有一条既定轨迹:上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 可现实里,每个人的节奏都不一样。 只是,虽然时间是未知数,但准备却是常数。 顿悟、机遇、转折有时是偶然的,有时是环境推着你走的。 但当它降临时,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决定了它能不能成为你的“正确时机”,接住命运的馈赠,走一次别人眼里的“狗屎运”。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这样的智慧。 就像购物要等节日打折一样,中国人会等春节、中秋,双11,西方人会等黑五和圣诞季。 大家知道,在这些节点出手,可以很确定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合适、更多的东西。 这不是小聪明,而是顺应规律。 所以,你若能在生活的许多不确定里,抓住这些确定性的时机,就能让自己的利益和幸福感同时最大化。 中秋节,就是这样一个被写进日历的“确定时间”。 它是团圆的时刻,也是馈赠的时刻。 在这个时区里,做对的事,就是为自己和家人准备好一份心意。 这个中秋,我们特别推出了促销活动,准备了不同的节日大礼包。 这是属于你我的“确定时间点”:趁着优惠,把爱与祝福带回家。 微店中秋节促销活动从9.25日-10.2日。 这个阶段购物,不但能拿到折扣,每一个大礼包都会配小礼物哈! #小程序://苔丝礼品/06veeG8HEsd2amd

你没有落后谁,也没有领先谁,你只是刚刚好 Read More »

这个SOHO,拿到了NIKE的订单

Tess文章 这个SOHO,拿到了NIKE的订单 01 昨天,Club 里一位做 SOHO 的会员告诉我:她接下了 NIKE 的订单,并即将获得对方授权。 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很感慨的。 这些年,见过太多普通人,靠外贸一步步改变了命运。尤其是那些单打独斗的 SOHO,他们的故事总是特别动人,也格外让人深思。 我问这位会员是怎么拿到 NIKE 订单的。 她说,那些订单不大,NIKE 在东南亚的供应商不愿意做,她就接了下来。 在她轻描淡写的描述中,我知道如果没有她过去二三十年在服装行业的深耕积累,没有长期和客户打交道锻炼出的销售能力,NIKE 不可能把订单交给一个做 SOHO 的中国女人。 在感慨的同时,我也再次感受到外贸的魔力: 这个行业,真的不看出身。 你是 SOHO 也好,是工厂业务员也罢,只要你能解决问题,客户就会买单。 他们不在乎你是不是“二代”,有没有个牛X的爹,只在乎你有没有能力帮他把事搞定,能不能让他的利益最大化。 《一个人的外贸江湖》中的萧懿,就是这类 SOHO 的缩影。 她没有团队,没有投资人,没有背景,只靠不断学习、持续优化服务、勇敢谈客户,最终从一个“没人理的小 SOHO”,成长为一个拥有全球客户、长期稳定订单的外贸操盘手。 你可能会说萧懿这样的人是天赋异禀,是天选之人。 但事实是,她只是一个懂得人性、愿意下笨功夫、愿意死磕一件事,在现实世界里踏实工作的普通人。 外贸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公平与诚实。 它不会白给你什么,但你做得好,它也不会亏待你。 它不容易,但它永远给你机会。 02 既然聊到这里,不妨再延展一点,看看外贸还能给普通人带来什么。 Tess外贸Club 是我一手搭建的民间外贸社群。 从最开始只有几个人的小群,到如今发展出 40 多个付费会员群,超过 20,000 家付费会员企业,涵盖企业主、外贸业务员、SOHO 创业者,以及货代、收款平台、认证机构等和外贸密切相关的服务商。 它的存在,本质上不是内容变现或社群创业,而是我在外贸这条主业上深度耕耘后的自然延伸。 我的主业是外贸,自媒体和社群只是它反哺出来的“复利果实”。 所以我始终相信,拿下订单不是外贸的终点,它是你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的通行证,更是你撬动世界、改写命运的那一根杠杆。 03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人执着于“考公”,好像进入体制内才是唯一出路。 但现实是,编制内的名额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高,路径越来越窄,风险却越来越大。 这些人忽略了一个事实,你身在中国,编制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它从来都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 普通人应该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而不是在别人的地盘周围打转。 即便你侥幸进去了,作为一个没背景、没关系的普通人,也往往只能成为体制底层的“牛马”。 而外贸这条路,则宽广得多。 我们有全球最全的供应链,有无数性价比高的工厂,有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能力为全世界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这个SOHO,拿到了NIKE的订单 Read More »

把中国的“迷信”和“玄学”,在国外合法变现

Tess文章 把中国的“迷信”和“玄学”,在国外合法变现 01 今天这篇文章,我只是想表明一个态度: 无论卷成啥样,市场从来不缺赚钱的路子,缺的是发现赚钱的眼睛。 而你是否能发现这些路子,取决于你对世界的认知、对市场的认知、对消费者的认知,以及对人性的认知。 去 TikTok 上随便刷一刷,会发现:#crystals 类目播放量早已突破百亿。 Instagram 上,“Crystals”标签的浏览量也超过了 62亿次。 很多中国人嗤之以鼻的风水手串、水晶石、草药香包,在欧美却成了: “spiritual jewelry”(灵性能量饰品) “healing sachet”(疗愈香囊) “chakra aligner”(脉轮调节器) 你看不上的“迷信”,以及在国内不能大张旗鼓宣传、甚至被禁止的玄学产品,在西方人眼中却带着一层东方神秘力量的滤镜,而且愿意高价买单,买得理直气壮,买得虔诚无比。 你看,产品没变,是讲故事的人换了一群听众,这么一换,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再比如拔火罐。 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菲尔普斯比赛,感叹“飞鱼果然是飞鱼”的时候,外媒却把镜头聚焦在他背上的一堆红圈圈上。 如果在中国你看到某个运动员身上的拔罐痕迹,肯定没有媒体大张旗鼓地报告。 这就是中西之间文化认知的错位,也是你我之间看见与看不见的分水岭。 02 赚钱这件事,很多时候跟努力没啥关系,跟你上了多少培训课也没啥关系。 有些人总是上蹿下跳、各种拜访高人,各种知识付费在找项目和风口,其实,风口和项目一直在哪里,关键是你能不能看到。 真正能发现赚钱机会的人,往往有四层认知: 第一层,对世界的认知。 你要知道,不同文化对“禁忌”与“合法”的定义天差地别。 在中国不能大张旗鼓讲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玄学的风水,在欧美是灵性信仰; 中药在国内被很多人鄙视,认为那是没有过双盲测试的“偏方”,在国外相当大的人群中,成了天然疗愈的象征。 第二层,是对市场的认知。 市场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平台、文化、审美、算法的集合体。 TikTok 喜欢视觉疗愈、动线流畅; Instagram 偏爱干净、留白、充满情绪感的图文; Etsy 拥抱手工、自然、神秘主义; Amazon 更适合精准搜索与关键词转化。 同一个产品,不同的叙事方式,结果可以相差十倍。 你不懂平台逻辑,流量就与你无缘。 第三层,是对消费者的认知。 人从来不是逻辑动物,人是会包装逻辑的情绪动物。 让消费者相信“我需要它”,比“我真的需要它”更容易促成下单。 那些草药香包、转运手串、艾灸膏贴能卖出去,不是因为它治病比西医药效好,而是因为它承载了“疗愈我、陪伴我、许愿给我”的情绪锚点。 第四层,是对人性的认知。 焦虑的人最爱玄学。失控的人最爱仪式感。 泡澡、冥想、排毒、刮痧、净化磁场……这些词汇的共同作用是,给一个漂浮的灵魂制造掌控感的幻觉。 疫情之后,全球灵性消费全面上涨,水晶、泡脚包、中药护肤爆卖不是偶然。 不是产品变好了,是焦虑变多了。 贩卖焦虑可耻,但是,为人们的焦虑提供一个疏解的途径,并把这个途径推到市场,是利人利己的活儿。  

把中国的“迷信”和“玄学”,在国外合法变现 Read More »

扒个皮,还原坑杀欧盟客户全过程(附证据链)

Tess文章 扒个皮,还原坑杀欧盟客户全过程(附证据链)   2025年8月4日 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Shanghai Ruty Energy Co Ltd)的业务员Alice给一个来自欧美的买家发了一封邮件。 该公司官网:http://www.rutyenergy.com/ 业务员落款:Alice, 邮箱:rulice@rutyenery.com 邮件里有更新后的发票和CE证书。 发票上的付款条件明确写着:30%定金,余款在货到港之前5天付清。(请注意,这是供应商提供的付款方式)   CE证书(四川赛宝签发)     2025年8月5日 客户收到业务员的确认邮件后马上支付了定金。   2025年8月6日 为了验证证书真伪,我打分别向中国赛宝和 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前四川赛宝)所打了好多电话反复确认。 经过和中国赛宝和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确认:中国赛宝从2018年就不再授权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使用“赛宝”这个商标了。 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证书的签发时间是2021年12月8日。 中国赛宝和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都确认100%伪造。 你要问我为啥不在付款之前对该企业进行背调,因为我是在客户付完款后才知道这家公司的。 估计是这次的订单很急,客户只做了初步背调,发现对方活的好多年,就觉得没啥大问题。 但是,客户付完款后,还是照例让我做了企业背调。   2025年8月12日 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在收到定金后,第一次写邮件通知客户要更改付款方式。 他们新的要求是要客户在出货前再支付30%货款,剩下的40%在货到港之前支付。   2025年9月17日 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第二次通知客户更改付款条件,要求出货前必须全部付清货款。 懂中国供应商的人都知道,一家公司这么干的背后,就是已经做好掀桌子的准备了。 当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收到定金后忽然改变付款条件的时候,客户很急,就让我跟这家公司交涉, 我和这家公司交涉的过程放在了这篇文章里: 中国人(含长着中国脸的人)禁止出现 文章中那个声称“即便出货前支付全部尾款,也不允许中国人去验货”的业务员,就是本文中的Alice. 总结 不知道今天我把这件事的原委呈现出来后,是否还有人为这家叫“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的公司说话。 曝光这家公司后,他们大概率既不会主动还钱,也不会发货。 他们肯定以为客户不会为了5400美元的定金打跨国官司,也觉得不会为了5400美元飞来中国维权。 但很遗憾,这次他们会比较倒霉。 因为我就是这家公司在中国的代表,我将代表客户和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打这场跨国官司。 直到他们把吞掉的定金吐出来,并付出违约代价。 把一家无耻公司曝光,提醒各位遇到这家公司绕道走。 中国供应商的名声,就是被这种公司败坏的。 请大家多多转发,让骗子公司无处安身。 有个问题: 中国赛宝是不是也可以起诉下上海飞浪能源有限公司,告他们伪造公章和假证。 另外,欧盟各国海关将会受到对这家公司的投诉和举报,他们卖到欧洲的货要被召回。

扒个皮,还原坑杀欧盟客户全过程(附证据链)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