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客户送的6种“作死型”礼物
Tess文章 给客户送的6种“作死型”礼物 我给客户送过很多礼物,不说平时的零星采购,单单是圣诞季的统一采购加运费,每年都要花好几万人民币。 随着客户越来越多,礼物买的越来越多。 最近三年的圣诞礼物的采购数量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所以说,在给客户送礼物方面,我还是有些心得的。 不过,今天我不是来写给客户送啥好,而是想要聊的是送礼里的一些禁忌。 之所以要写一些禁忌,是因为在一个群里看到有些外贸人都在讨论给客户送礼物,有人建议什么名牌手表、奢侈红酒……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送礼这事儿最大的风险不是送的东西便宜和贵,而是送错了。 本来做这件事是为了增进感情,但是一旦踩雷,还不如不送。 接下来进入主题。 1. 宗教文化禁忌。 穆斯林客户:千万别送酒和猪肉制品。 我认识一位业务员,送了瓶红酒给中东客户,本以为是“高端礼物”。结果客户一下子就当场愣住了,只能委婉地拒绝。 印度客户:牛皮制品、牛肉相关的统统不要。 想象一下,如果你送给一个印度人一个牛皮包,场面会多尴尬,毕竟,他们把黄牛视为神,连牛尿都能当饮料卖着喝。 牛尿饮料(COW URINE) 犹太客户:最好别送吃的,因为不是 Kosher(洁净)的食物他们基本不会收。 问题是普通人哪里会懂的kosher是啥意思,估计很多人连这个单词都不认识。 简单说,Kosher是一种很严格的饮食规矩,比清真严格很多倍。正统的犹太教是吃kosher认证的食物。 顺便说一下,Kosher认证是一种独立的质量认证,它不仅适用于食品,还涵盖药品、化工产品等多个领域,被广泛认为是高质量和安全的代名词,即使非犹太消费者,如果对质量有要求,也选择Kosher认证产品。 佛教文化:刀具、动物皮毛都带杀生意味,不合适。 总而言之,送食品、酒类前,先搞清楚清客户的宗教背景,不然就是雷区。 2. 公司合规禁忌。 你以为送贵点的东西客户会开心,其实风险很大。 欧美很多大公司规定,员工收的单件礼物价值要低于50美元,超过就得上报。 送现金、礼品卡、购物卡,那基本等于贿赂。 奢侈品更是不能送,因为你送太贵的东西,客户心里第一反应不是你大方,而是你想收买我。 我记得有个业务员给德国客户送了一块上千欧的手表,客户当场婉拒,还顺手把这事儿报给了合规部门。 结果订单黄了。 礼物贵精不贵重,超过50美元就是风险区。 3. 象征意义禁忌。 不同文化里,有些东西是送不得的。 在中国,大家都知道钟、伞、梨 分别谐音“送终”、“分散”、“离”,在喜庆场合一般不会不出现这些东西。 在日本,则是要避免“4”和“9”,这俩字的发音像“死”和“苦”。 一位业务员送了日本客户一套“四件套”的杯子,客户表面笑着收下,心里却已经减分了。 在欧美,大家都不喜欢13这个数字,所以尽量避开这些。 不要认为中国人对谐音字关注,老外也一样。 4. 私人关系禁忌 送礼太私人化,往往会被误会。 香水、衣物、首饰、化妆品 ,容易让客户觉得暧昧或越界。 有个业务员给美国女客户送了瓶香水,本来想贴心,结果客户从此刻意保持距离。 健身器材、保健品 ,这些东西涉及隐私,容易冒犯人,除非你和客户关系非常好。 5.政治或宗教符号类礼物属于雷区中的雷区。 纳粹符号,在德国、奥地利是法律禁止,送带有类似图案的东西会惹大麻烦。 殖民主义符号,英国、法国、荷兰客户,对殖民相关符号比较敏感(比如殖民地地图、殖民军服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