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文章

公司做这6件事,就是想裁你了

Tess文章 公司做这6件事,就是想裁你了 当公司想裁员的时候,会做出一系列的动作逼迫员工自动离职。目的很简单,为公司省赔偿费。 一般来说,若公司有了以下6种动作,你就要注意了。 1.给你无法完成的工作任务。 给员工分配一些超出其能力范围或资源不足的任务,故意让员工无法完成,然后,以员工业绩效不达标,无法胜任工作为由解雇员工。 这种操作虽然很无耻,但很有效。 2.严查考勤和请假,对小问题小题大做。 比如,迟到一分钟或者做错一点小事就大做文章,大加处罚。 不批假期,甚至婚丧嫁娶的大事也不批假,目的就是给员工压力,让他们不爽,逼迫员工自动离职。 3.打乱现状,变更工作内容。 频繁调整员工的岗位职责或工作内容,让员工难以适应,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和不满心理。 比如,你原来是做业务的,人事忽然通知你去仓库做仓管,岗位变了,收入也减少了很多。 你不想去,就得辞职。 4.提高绩效考核标准。 通过提高绩效评估将员工的绩效评分降低,让员工拿到的钱更少,晋升机会变少。 这样一来,内心不满的员工和看不到希望的员工大概就会离职。 5.直接降薪。 这个最直接,以公司经营困难为由,直接把工资降低50%。 把工资降低到20%以内很多人还可以接受,但降低一半,一定会让一部分人离开的。 6.延长工作时间。 人为延长工作时间或安排不合理的加班,名义上还是自愿加班,让员工身心疲惫。 坚持不住的人自然也会主动离职。 通过逼迫员工主动辞职,虽然可能在短期内降低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对公司可能弊大于利。 有本事、有个性的员工会离开,留下的都是没什么本事、混吃等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庸才和习惯长期摸鱼的人。 优秀人才的流失一定会削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甚至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 时常听说裁员裁到大动脉,就是这个道理。 反正呢,无论干什么事,都是要以人为本的,人出问题了,啥都别说了。 今天就酱紫吧。

公司做这6件事,就是想裁你了 Read More »

盟友都对你见死不救,是不是你有问题?

Tess文章 盟友都对你见死不救,是不是你有问题? “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简称CSTO),是一个由前苏联多个国家组成的军事和政治联盟,旨在维护成员国的集体安全和稳定。 该组织前身是1992年5月15日在塔什干签署的《集体安全条约》,2002年更名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主要成员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该组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联合军事力量来应对成员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毒品走私等问题。 同时,该组织也致力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集体防御支持,并在必要时为成员国提供军事援助。 貌似小乌攻入俄家的库尔斯克挺久了,集安组织成员国都没有出兵的意思。 为啥呢? 因为当信任和安全感消失后,任何表面上的、形式上的合作,都会名存实亡。 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的行为威胁到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时,即使是长期合作的伙伴也会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立场和安全风险,名义上的盟友也不例外。 这种不信任和戒备在以下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1.互相提防与忌惮。 俄罗斯对乌克兰本土的侵略肯定使其他集安组织成员国认识到,今天的受害者是乌克兰,但未来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是自己。 俄的强势和独断让这些国家担心一旦俄罗斯需要巩固自身利益,它可能毫不犹豫地对所谓“盟友”施压甚至威胁。 意识到隐患后,他们一定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全力支持大哥,谁知道大哥会啥时候心情不好了或者起疑心了,转头就揍自己一顿呢。 2.离心离德。 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的孤立无援不仅体现在国际层面,也反映在集安组织内部。 许多成员国(除白俄)对俄罗斯的支持表态变也得模糊或敷衍,甚至在一些场合表现出明显的距离感。 比如,哈萨克斯坦在冲突后公开表示不会承认乌克兰东部被俄罗斯控制的领土独立。 3. 对未来的重新考量。 集安组织成员国未来会更加注重国家自主性和独立决策权,更加倾向于强化自身的防御措施,并与其他大国(如中国、欧盟)加强合作,以平衡与俄罗斯的关系。 4.道德和利益的冲突。 许多集安组织成员国的公众和政府对俄罗斯的行为并不认同。他们既不愿卷入俄罗斯的军事冒险,也不希望因支持俄罗斯而陷入更大的国际孤立。 在道德和利益冲突下,这些国家在对待俄乌冲突时采取观望而不是支持。 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邪恶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盟友的。 坏人或许会一时得势,但下场一定是分崩离析。 所以,做个好人吧。

盟友都对你见死不救,是不是你有问题? Read More »

兼容不是迁就

Tess文章 兼容不是迁就 1 有人会把兼容和迁就弄混,一不小心就会被道德绑架。今天把这两个概念讲清楚,并延伸一点东西。 举个例子。 Tess外贸Club是个社团,我是创始人,经常会回复一些成员的问题。 但是,有些问题非常幼稚、且质量很低。 于是,我就告诉其他人,能在网上搜索到答案的的问题不要单独问我,不要问一些很空泛、价值观扭曲的问题。 此时,立马有人跳出来骂我不尊重人,别人诚心问问题还被羞辱云云,还指责我要有兼容性,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等等。 所谓兼容,就是我可以理解那些幼稚的、三观不正的人存在,不会极端地想把他们消灭,这就叫兼容。 但是,我不和他们为伍,这叫不迁就。 不迁就是保持自己的原则,不因为外界的无理取闹而改变自己的方向和选择。 只有当一个人有明确的价值观和原则的时候,才可以吸引到真正与自己理念一致的人。其他人则会逐渐离开,各自找各自圈子里的人。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就是这个意思。 大家一定要明白,成年人只能被筛选,不会被教育,因为想改变一个成年人的三观和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 知道他们为啥难以改变吗? 因为成年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在长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中得到了深度塑造和强化。 这不仅由个人经历决定,也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圈子、文化背景和媒体环境的影响。 人与周围的环境是相互强化的,三观不同的人群往往各自聚集,彼此影响,不断强化认知模式,最终形成了固定的观念,令个人很难跳出自己的圈子去接受不同的观点。 这,就是信息茧房。 2   成年人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习惯于用已有的认知和思维模式来理解和处理事情,而不是主动接纳新的思维方式。 当面对与自己三观不符的信息或挑战时,他们会表现出否认、合理化自己的观点,或回避等反应,从而拒绝改变。 其实,从心理学上看,这种一种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人人都有,只不过大家防御的触发点不一样。 我家有个亲戚,对美国和日本的恨以及对某伟大人物的崇拜,到了让人词穷的地步。 他平时挺正常的,但是,只要一说到美日,马上就爆发出要把对方碎尸万段、断子绝孙、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的模样。 一说到某伟人,那简直是十全十美,人类所有的伟光正的词汇都堆积到他身上都不足以形容伟人的伟大。 以至于让我相信,即便是伟人复活了站在这个亲戚面前亲口承认自己曾经做错了一些事和犯下的一些罪,他也一定会坚定地认为伟人是被迫认错的,是美国的阴谋。 你觉得谁有能力让这个亲戚不恨美日,不崇拜伟人吗? 再比如,最近一个10岁日本孩子在深圳被一中国男子当街捅死。 对无辜儿童下毒手这件事本来就是让正常人痛恨不齿的恶行。 但是,请看下面几个成年人的争吵。 你觉得他们能说服彼此吗? 三观不仅仅是思想层面的存在,更是一种习惯化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是多年来不断重复的结果。 改变这些习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坚持,这对于多数成年人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3   再说一个事实。 大多数成年人不会有强烈的动机去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三观。 在没有足够强的外部刺激或内在驱动力,他们宁愿保持原有的观念体系,继续生活在熟悉的舒适区内。 知道为啥坐过牢的罪犯刑满释放后有很大概率会再次犯罪,再次坐牢吗? 那是因为成年人,尤其是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往往形成了固有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 这些模式在多年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很难通过简单的教育或短时间的干预得到改变。 而监狱中的教育或矫正措施往往无法触及这些深层次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所以,当你发现和某些人三观不合的时候,不用去改变他们,也不要想着消灭他们,只要远离他们就行了。 只有筛选出与自己三观一致的人在一起,才能减少冲突和摩擦,共同创造一个更和谐的圈子。 今天就到酱紫吧。 9.22 中山线下聚会见。 截止到此刻(9.21日早上8点),这次报名已经有700人,果然是嘉宾的分享内容很吸引人。

兼容不是迁就 Read More »

你这么问,不如直接问如何偷税漏税

Tess文章 你这么问,不如直接问如何偷税漏税 本周日(9.22)是Club线下聚会的日子,虽然这次只有一个分享嘉宾,且聚会举办地在中山这种小地方,截止到9.19,报名外贸企业已经达到620家(非会员无法报名),达到了深圳和广州的报名总数的80%左右。 正常情况情况下,中山线下聚会报名总数在400左右。 从报名总数看,充分说明了本次嘉宾分享的主题很OK。(相关阅读:一个外贸业务员被否定三年后,他的现状打了很多人的脸) 由于只有一个分享嘉宾,我让伊人从各个群里收集了一些问题,打算选一些在现场回复。 收集了29个问题,看完之后,有些问题被我标注了红色,有些被标注了蓝色,有些没动。 不同的颜色代表我看到这些问题后的心情。 看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想想,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如果遇到,应该怎么解决。 我把这份表格发给了一个朋友,他是这么说的: 老实说,问问题很能体现一个人水平,希望大家问问题的时候想好了再问。或者问之前谷歌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这些问题中的一些会被选中在9.22Club线下聚会被解答。 回见了您嘞!

你这么问,不如直接问如何偷税漏税 Read More »

既聪明又努力的业务员,为啥业绩不好?

Tess文章 既聪明又努力的业务员,为啥业绩不好? 我发现很多业务员销售业绩不行,并不是他们不够努力,也不是他们缺乏技巧,而是把营销和销售弄混了。 这两个概念一旦弄混,用力方向就会出错。方向错了,结果也就错了。 简单说,营销是把更多的人吸引来看产品,销售是把产品卖出去。 相对于把产品卖出去,把人吸引来更容易。 想吸引人,只要找一个吸引眼球的噱头就能实现,或者投钱砸广告买流量,也可以把人引来。 但是,要把产品卖出去,把钱从别人口袋里掏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为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自愿掏钱买东西,特别是B端的采购商,涉及到批发,金额更大,让他们掏钱的条件自然会更多。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买家(B端和C端)才会心甘情愿地掏钱呢? 首先,当一个产品能有效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或满足他们的需求时,客户就会为此付费。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需求是指功能上的需求或者情感上的满足,关键在于产品要真正有价值。 举个例子,外贸人掏钱报名外贸课程的时候就是他认为这个课程对他有用的时候。 如果他不相信,即便被广告的噱头吸引了(营销成功),仍然不会付钱(销售失败)。 Club有个会员,他并不是外贸人,但他经常参加club的线下聚会,一年10-11场的线下聚会,至少来6次。 问他原因,他说在club找到了归属感。 其次,卖家要让买家相信价格和价值是对等的,或者是物超所值的。 还以外贸课程为例,外贸业务员若认为那个课程的价值和培训机构的报价是相符的、 或者是他认为在别的地方获得同样的东西要花费更多钱,此时,他就会报名买课。 所以,价格的定位和价值的呈现非常重要。 当然了,卖出一次和吸引顾客二次购买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再次,卖家有信心获得更多的回报。 外贸业务员若觉得花了1000块钱学得开发客户的技能能让自己开发出100万订单的大客户,并获得10000块的提成,他就会很利索地掏钱花这1000块。 反之,若他不相信广告(营销)中的噱头,就不会掏钱(销售)。 哪怕广告并无夸张,只要消费者不相信,销售就不可能成功,除非强买强卖。 由此可以知道,无论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还是情感上的满足,如果客户预期到购买行为能够为他们带来明确的回报,就会心甘情愿地花钱。 除了以上的因素,还有一些因素也是促成成交的催化剂。 情感共鸣或身份认同。 消费者买产品并不仅仅是因为功能上的需求,也可能是产品传递的理念、品牌文化与他们的情感或身份产生了共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褚橙。 人们愿意为褚橙付高价,不仅仅是因为橙子的品质,更多的是褚时健老人本身附加在褚橙上的特殊含义。 请记住,人们愿意为能表现自己品位、表达自身价值观或身份的产品付费。 购买奢饰品就是典型的例子。 付费和名人合照的底层逻辑也是这样的。 还有就是时间压力或稀缺性。 这种销售技巧大家都很熟悉,商家会以限时优惠、过期涨价、库存稀缺等因素会促使客户更快地做出购买决定。 俗称“饥饿营销”。 人在很急迫的环境中,加之喜欢占便宜的天性,脑子一般不太好使,会买一些非必要产品。 总结: 业务员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客户真正的需求和痛点,并展示产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展示过程中建立信任感,并创造一个让客户感到舒适的购买环境。 同时拥有营销和销售能力的人才能成为TOP SALES, 只有营销能力,销售能力不行的人,业绩是不行的。 有些业务员看着业绩好,其实是依靠公司的平台,公司把营销这部分工作给先好了。 这就是为啥有些看着很厉害的业务员离开平台后泯然众人矣的根本原因。

既聪明又努力的业务员,为啥业绩不好? Read More »

在IFA被封的中国展位

Tess文章 在IFA被封的中国展位 1 2024年9月10日,IFA展最后一天。 中午左右,主办方通知我去选2025年的展位。 等到了签合同的Tiny house后,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负责人来。 在喝完第三杯咖啡后,负责人终于来了。 一见到我,他就连连道歉和解释,说让我就等了,因为警察刚去把一家中国企业的展位封了,样品被打包,人也被带走了。他作为该展馆的现场经理,不得不去现场协助警察处理这件事,一直到所有的事情完成后才赶回来。 我问发生了什么事。 负责人说,这家企业的HDMI的licence已经过期一年了,在展会上被发现后就被举报了,所以才有警察封展位的一幕。   HDMI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是一种用于音频和视频传输的数字接口,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计算机、游戏机、蓝光播放器等设备。   HDMI 许可证(HDMI License)是由 HDMI Forum, Inc 授予的许可,得到Licence后,制造商和开发商便可合法生产和销售支持 HDMI技术的设备。 简单说,任何制造支持 HDMI 的产品的公司都必须获得 HDMI 公司发的许可证。   没有Licence,那就是侵权!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HDMI licence的相关费用,网上的信息是,假设一家企业打算生产并销售支持 HDMI 的设备,他需要花这么多钱: 初始费用: 申请费:5,000 美元 第一年年度管理费:10,000 美元 总计:15,000 美元(首年) 后续年度费用: 生产 100,000 台设备:版税约为 15,000 美元(0.15 美元/台) 年度管理费:10,000 美元 版税:取决于销售的设备数量,例如: 总计:25,000

在IFA被封的中国展位 Read More »

Tess文章 悟 上周回国之前,拍了一张照片。 我端详着照片中的自己,没有了美颜和妆容的加持,眼角眉梢的鱼尾纹在苹果手机的高清镜头下一览无余。 那些皱纹静静地趴在那里,安静而坦然,仿佛在提醒我,人生已经过半,青春已远去。 依稀记得,过完三十岁生日后就开始焦虑年龄。 不过,由于工作太忙,慢慢的,似乎忘记了年龄。 四十之后,对衰老忽然就变得坦然了,而且生出一丝无所畏惧的豪情。 如今,我细细欣赏着脸上的皱纹,居然发现了鱼尾纹的美感。 我问自己,是否愿意重返青春? 认真思考后,答案是否定的。 回望过去,半生已逝。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对自己负责,对和我有关的人和事负责,我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见了自己,见了众生,也见了天地。 所以,我无怨无悔,即便当下立刻死去,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皱纹是岁月在脸上留下的印记,每一道都记录着生活的经历和智慧的累积。 能在皱纹中发现美感,或许就是人彻底走向成熟的表现,从这个时刻开始,我才真正去欣赏生命本身的丰富与厚重。 岁月赋予了我们独特的美,时间给我们带来的深厚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 这种独特的美应该是由内而外的,那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礼物,不能仅仅停留在皮囊之上, 而内心的平静则让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过去,在生命的旅程中走得坚定且充实。 今天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包括无脑调休),总有一些人无法与家人团聚。 如果今天你是一个人,或许此刻会感到些许孤单和思念。但请记住,无论身在何处,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和你心意相通,他们的爱与关怀纵然隔着万水千山,也依然和你相连。 中秋的月亮,正是因为它的圆满,才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思念的力量。 希望你在这个节日善待自己,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照顾好自己。 你并不孤单,至少今天Tess外贸Club还在陪着你。 节日快乐! 9.22,中山线下聚会见!

Read More »

谣言往往从大媒体开始

Tess文章 谣言往往从大媒体开始 1   2024年7月中旬,陆陆续续有一些朋友发了一篇文章给我,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不是认识我。 该文章来自拥有千万粉丝的大号“洞见”。 文章的题目是:三观不破,你赚不到大钱 文章写了一个和我同名同姓同样做外贸的女商人冉凌燕的故事,故事全程很浮夸,案例有点《一个人的外贸江湖》里萧懿的影子。 我是这本书的作者,我叫冉凌燕,所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在写我,特别是那些看过《一个人的外贸江湖》的人。 我把文章转给法务,问这算不算造谣。 法务说,全国又不是你一个人叫冉凌燕,说不定人家写的是别人呢。 法务的话很有理,虽然我在书中确实写过类似的案例:萧懿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和前辈接待过前辈的客户,在接待客户之后客户指定要萧懿跟单。 萧懿也确实告诉那位前辈不会分她一分钱佣金,但20万这么浮夸的金额,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弄的。   作者一定不知道,对于一个家庭经济条件偏下,在大学开学第一天都想着提前毕业去赚钱的大学生来说,别说是20万,就是两万,那吸引力也是杠杠的。   后来,再有人把这篇文章甩给我问是不是我的时候,我也懒得解释了,直接说不是。   讲真,这篇文章为我带来了很多困扰,因为那段时间老是有人过来找我求证,要知道,club会员都有37个群了。   以至于群主也不胜其烦,过来问我要不要集中解释一下。   “洞见,这样的大号发的文章中的案例居然如此浮夸荒唐,实在匪夷所思。 他们指名道姓地说某个人,不就是为了证明事情的真实性吗?   有多少读者能意识到,他们的案例是胡编乱造的呢。 2    我以为这件事过去了,没想到前几天又出幺蛾子了。 这次不是自媒体,而是一些传统严肃的纸媒在胡编乱造了,造谣的主角是南方都市报。 发现这篇文章的,又是一个外贸人。 文章链接:夜读 | 一个人想赚钱,不只靠拼,靠“装” 又是一个不要佣金的故事。。。。 在《一人人的外贸江湖》卷1、2、3里,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案例,可这篇文章中的案例又有书中案例的影子。 萧懿对钱的渴望如此强烈,即便她暂时放弃暂时的利益,所图谋的一定是更大的利益。 所以,我严重怀疑这作者是不是买了盗版书,毕竟,市面上《一个人的外贸江湖》系列的盗版书已经猖獗到无法收场的地步了。 近期法务在维权的时候才发现,山东某地的新华书店也在卖这本书的盗版书。 有个卖盗版书的人举证,说他们书是从新华书店批发的 很快,又有小伙伴发了其他文章过来,我这才发现,更早发布这篇文章的媒体是“读者”。 《读者》可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白月光,虽然毕业之后就很少看了,但毕竟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看到现在,他们的水平沦落到如此地步,也算是滤镜碎了一地。   3      更没想到的是,“洞见”这个号好像跟我杠上了。 9月11号,有Club的会员发来了他们的造谣文章,这次连Club会员都觉得荒谬得不能忍了。 这篇文章的指向性比7月份那篇更加明显,谣言也造得更离谱,更加信口开河。 文章链接:远离那些爹味太重的人 不过,貌似我仍然不能告他们侵权,他们依然可以说中国叫冉凌燕的人不止我一个。 由此可见,“洞见”这公众号,虽然是大号,但格调相当低。 用鲁迅当封面,真是侮辱了鲁迅。 所以,千万别轻易相信什么大号啊,权威什么的。

谣言往往从大媒体开始 Read More »

一想到他,幸福感油然而生

Tess文章 一想到他,幸福感油然而生   1   王朔说: 小偷知道耻辱,所以才偷偷摸摸。  劫匪知道罪恶感,所以蒙着面。 骗子知道缺德,所以不敢用真名。  奸商知道丧良心,所以长期庙里烧高香。  如果谁做了坏事,还理直气壮,甚至还要让人们去歌颂他,那真的是万恶之首。 这段话让人第一时间想起了希特勒、萨达姆、卡扎菲、阿明。 一些人可能对阿明不是很熟悉,今天聊聊他。 阿明原名伊迪·阿明(Idi Amin),是乌干达1971年至1979年的总统,以残暴和极权主义著称。 他干的事儿简单归纳一下有这么几大类: 1、大规模屠杀和平民迫害。 在阿明统治期间,大约有20万到50万人在他命令下被杀害。受害者包括政治对手、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宗教领袖,以及普通的乌干达平民。可以说把各个阶层的人撸了一遍。 而这些人被杀的主要理由是,阿明怀疑这些人反对他。 2、种族清洗。 1972年,阿明下令驱逐乌干达境内的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居民,给他们90天的时间离开乌干达,并没收财产,这些财产很多被分配给阿明的支持者。 阿明宣称这些措施是为了解放乌干达的经济,但实际上导致了乌干达经济的严重破坏。 因为这些被剥夺财产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中很多是商人,他们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柱。 经济没了支柱,崩盘一触即发。 3、喜欢玩酷刑。 阿明喜欢玩酷刑和虐待,除了他的老朋友们可以和他并驾齐驱,全世界几乎无人可以出其右。 只要被他看不顺眼,就会 被关押起来折磨。一些记录在案的酷刑和虐待方法有下面这么几种。 A.电击 受害者常常被绑在椅子上,电极连接到身体的敏感部位,如生殖器、头部、手指和脚趾。 电击不仅会造成极大的疼痛,还可能导致受害者心脏停跳或其他严重的身体损伤。 B.肢体切割 阿明的安全部队经常使用刀具或其他锋利工具切割受害者的肢体,特别是手指、脚趾、耳朵和鼻子,许多受害者因此残疾甚至死亡。 C.火烧 有报告称,阿明的士兵会用火烧伤受害者的身体,尤其是将热铁或火焰直接应用于皮肤。 被火烧了之后,受害人会被严重烧伤、感染和极度的疼痛,很多人因无法获得医疗救助而死去。 D.窒息 阿明的手下经常使用塑料袋或其他物体捂住受害者的头,导致窒息死亡。 E.活埋 F.强迫食用不洁或危险物质. 受害者有时被迫吞下危险物质,如玻璃碎片、金属片,甚至腐烂的食物或排泄物。 据说,他还强迫人去喝盐酸和汽油。 这种酷刑会造成严重的内伤、感染和死亡。 G.迫使目睹他人的酷刑或处决 阿明的狗子们也经常迫使受害者目睹亲人或同伴遭受酷刑或被处决,以加剧他们的心理痛苦。真是杀人又诛心。 H.悬挂与倒吊 受害者有时被倒吊或悬挂在空中,以增加他们的痛苦和恐惧。 这种姿势长时间维持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如关节脱臼或血液循环障碍。 I.性暴力和性酷刑 女性受害者常常遭受性暴力,包括强奸和其他形式的性虐待。 男性受害者也会遭到生殖器的电击或其他形式的性酷刑。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一下。 有报道称,阿明杀死了其中一位妻子,并将她的身体部分展示给其他人以示威。 他与利比亚的穆阿迈尔·卡扎菲建立了关系,并积极支持巴勒斯坦恐怖组织。 1976年,阿明允许劫持以色列飞机的恐怖分子在恩德培机场落地,导致了以色列特种部队的著名营救行动:恩德培行动(Operation

一想到他,幸福感油然而生 Read More »

客户下单前的最后一锤

Tess文章 客户下单前的最后一锤 从有不少业务员很努力地在卖货,无奈业绩一直不佳。   在这些很努力的业务员里,也不乏对产品相当了解的人。 他们足够专业,给客户开出的条件也足够好,也有耐心,但是,不知道为啥,客户兜兜转转,却总是不下单,或者是在下单的边缘徘徊。 其实,客户下不下单,和业务员关系很大。如果业务员符合这些条件,他的成交率会很高。 1.用正确的方式介绍产品。 你可能会说,介绍产品不就是介绍产品的优点和功能吗?难道还有其他方式? 事实是,介绍产品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太多业务员花费过多时间在推销产品的各种功能上,而忽略了客户最关心的核心需求。 所以,确保让客户第一时间意识到你的产品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成单的第一步。 2.制造需求。 有时候,即便你成功地让客户了解了自己的产品,但客户一句“我暂时不需要”,就让订单卡壳了。 所以,销售的第二步是让客户感觉他缺少你卖的产品。 客户通常不会购买他们认为没用的产品。因此,业务员需要通过与客户深入交流,发掘并放大客户的痛点和需求,进而让客户意识到你的产品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 我在给客户推销语音鼠标的时候,会结合使用场景去介绍产品。 当你有很多文字工作要完成,但又不想打字的时候该怎么办?(语音转文字功能,针对文字工作者,如在线客服、文员) 当你要和一个外国人在线聊天,但你们语言不用,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语音翻译功能,针对很多群体,特别是跨国婚介所、国外客服) 当你要回复老外邮件,不会外语的时候,怎么办?(语音翻译,针对工厂老板,以及懂外语,但不想打字的外贸业务员) 当你要看邮件,不懂外语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文本翻译功能,针对很多工厂老板) 当你要去翻译很多资料的时候,应该如何快速完成?(文本翻译功能,针对翻译公司、大学生) 当你要阅读很多外文文献,但恰好不认识原文语言的时候,要怎么办?(文本翻译功能、针对大学生、学者) 建立在应用场景的产品介绍,很容易给客户创造需求,让他们产生购买产品的念头,以为总有一个场景会打动他们。 3.给客户留下好印象。 无论你的产品多么优秀,如果客户对你或你的公司没有好感,很可能不会和你合作。 所以,尊重客户的感受,展示自身的专业性,并且保持诚实可信的形象,有助于赢得客户的信任。 当然了,如果再叠加很强的个人魅力,那就更靠谱了。 4.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让客户感觉你的产品值得买,买了不吃亏。 简单说,这个就是价值传递。 客户知道你的产品有用,并相信它的价值超出价格,且自己需要。此时不成交,更待何时? 记住,你想赚别人的钱,必须要展示出自己能给对方带来多少好处,最好是具体的、可见的、且很可观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买家。 这年头,只要有钱,总有人会帮你花出去。 今天就到这里吧。

客户下单前的最后一锤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