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J.K.罗琳:我拒绝“赫敏”的求和和示好!

我不是J.K.罗琳的书迷,也不是《哈利·波特》的粉丝,但我一直很尊重她。
不是因为她是坚强的母亲,是才华横溢的作家,也不是因为她是“魔法世界的缔造者”。
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拥有清晰三观,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的成年人。
哪怕被全球围攻、收到暗杀和强奸威胁,她依然没有退缩。
01
1997年,
J.K.罗琳出版了《哈利·波特》,那时的她,还是靠政府救济生活的单亲妈妈。
2001年,
电影上映,年仅11岁的Emma Watson因为出演“赫敏”一角,一夜成名。
她的演艺生涯,她今天所拥有的一切(知名度、地位、资源)几乎都源自这个角色。
而这个角色,是罗琳亲自点头选定的。
Emma曾在多个场合感谢过罗琳,但,那都是在罗琳一帆风顺的时候。
2019年,
罗琳在社交媒体上反对“性别自我认定”政策改革,她的核心观点并不复杂:
“生理性别”在某些制度设计中依然重要。
她担心一些激进的性别认同政策会给女性带来困扰。
特别提到会侵害女性在庇护所、监狱、公共厕所这些地方。
你可以想象:
当你在女厕里看到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女性”,你是什么感受?
当你在赛场上遇到一个肌肉健硕、刚刚从男人变成女人的“女运动员”,你怎么面对?
这些观点没有否定跨性别者的存在权,但在政治正确的洪流中,罗琳忽然就成了“恐跨女巫”。
这个时候,Emma Watson没有和罗琳有任何沟通,也没有哪怕说一句“我尊重她的观点但不认同”,就直接站在社交媒体上和罗琳公开割席。
2022年,
BAFTA颁奖礼上,主持人介绍她为“魔法世界的缔造者”,Emma走上台、笑着接话:
“我是所有女巫的代表,但不代表那个人。”
全场哄笑。
她没有说出罗琳的名字,但每个人都知道她在说谁。
那一刻,意气风发的Emma Watson可能还没意识到她刺向罗琳的刀扎得有多深。
她当时也肯定没想到罗琳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自己当下拥有的东西源自何处。
2020–2024年
罗琳遭遇死亡威胁,她沉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罗琳的住址被“激进进步人士”曝光,她收到无数“杀了她”“让她闭嘴”的恐吓。
社交媒体上群情激愤,暗杀威胁、强奸幻想满天飞。
Emma Watson对此始终沉默,没有说“不应该对表达观点的人进行人身威胁”,连一句轻飘飘的“理性讨论”都没有表示。
她只是继续维护自己的“温柔知性”、“进步女神”人设,像没事人一样活在阳光里。
事情已经很明了了,当你的朋友被全世界误解时,你站在哪一边,就能说明你是谁。
02
2025年9月,Emma Watson在Jay Shetty播客中突然说:
“我爱她,我珍视她。
我希望终有一天能和她坐下来聊聊。”
这话听上去像和解和示弱,像一个长大的孩子终于愿意理解母亲了。
但罗琳回应极其干脆,毫不留情:
“她发现谴责我已不再时髦,才急于修复形象。”
“她永远不需要去收容所。”
“她所谓的‘公共卫生间’,是单人单间,门外还有保安。”
“她不知道现实世界的女性在她鼓吹的政策下要面对什么。”
罗琳用切肤之痛告诉我们,Emma所站的“善良”立场,其实是用别人承担风险换来的体面人设。
罗琳说得很清楚:
“成年人不能一边惬意地依附于一个动不动就呼吁暗杀某人朋友的激进运动,
一边又宣称,自己有权得到这位朋友的爱,仿佛对方是自己的母亲一样。”
翻译一下就是,
你不能踩着我爬起来,在风向变了时再回来要拥抱;
你不能拿我当人梯,又希望我原谅你、爱你、继续陪你走到最后。
03
Emma Watson在许多人眼中是温柔理想女性,她聪明、优雅、克制、成功,是很多女性的榜样。
但真正的善良是什么呢?
我认为善良绝不是在风向安全的时候说漂亮话,而是在关键时刻,为真相冒险,为朋友出头。
J.K.罗琳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能保证是对的,但她从不逃避代价。
她代表的是那些没有保安、没有单间、没有特权的普通女性的声音。
最后,我想给成年人提个醒,
你不必继续爱那些把你推入火坑的人。
尤其是那些你曾经救过、帮过、提携过的人,他既然能在你遍体鳞伤时踩着你往上爬,就绝不会心软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甚至,他为了把自己的忘恩负义的行为合理化,在对你下手的时候,会比敌人还心狠手辣。
因为不把你打倒,就不能证明他自己是正义的,不是无耻的。
J.K.罗琳说“不”的那一刻,不是对Emma Watson一个人说的,而是对所有体面切割者、投机型道德者、伪装进步者拒绝。
愿你我都有一双慧眼,看清楚谁是真正的朋友,谁只是借你上岸的人。
2025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