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老板找大师算命,业务员算准了大师

01

有家公司老板去找“大师”算命。

大师说:“今年财运一般,合伙人恐怕会离开。”

老板回来后,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合伙人,那个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在,为公司立下汗马功,还被赠与股份的功臣。

他开始让财务查合伙人的发票,让人事查合伙人的聊天记录。

合伙人察觉被怀疑,怒而对抗。

几个月后,两人果然分道扬镳。

老板叹:“大师真准。”

大师算得准不准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算准了人性在暗示下的自毁规律

信念变成怀疑,怀疑制造敌人,敌人成就了“大师的预言”。

人相信算命,是因为命运不确定,而人渴望确定。

明白人都知道,大师提供的不是预测,而是一种心理暗示

一旦信了,你就会主动去“寻找印证”,就像那位老板,看合伙人的眼神变了、语气变了、态度变了。

其实不是别人变了,是自己变了。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你越怕什么,就越会吸引什么。

本文中的老板,就是典型案例。

02

聪明的业务员也会“算命”。

这里的算命,不是掐指一算的玄学,而是善用暗示的艺术

他们不靠星象八字,而是靠人性逻辑去把影响客户的决定,控制事情的走向。

歪个楼。

很多人认为算命和催眠是两种学科,但在我看来,他们都差不多,我会配合用。

催眠让人说真话,算命让人自动改变行为轨迹,最终达到观测者的目的。

我自己就多次运用过种基于事实的心理暗示达到目的。

比如,面对犹豫不决的中小客户,我不会说:“快来买吧,我们的产品很受欢迎。”

这种直白推销只会引起防备。我让他们看到不少大型企业正在关注我们的产品,部分已经下单。

没有劝他买,只展示事实。

客户的潜意识替我补上那句话:

“既然连大客户都在买,那我也该下单。”

他不是被我说服了,而是被我启发了

在客户心里,这不是我的建议,而是他自己的决定。

再比如,开发日本市场的时候,我日本人讨厌推销,尊重数据和事实。

我不说“这产品在日本市场反响很好”,只让他看到我们在日本市场的月度众筹金额。

几组数字比一千句推销都有效。

因为在那一刻,他自己得出了结论:

“这产品被日本市场验证过。”

03

生而为人,一定要知道:人的感知不是客观的,而是被信念过滤的。

就像那位相信“大师说合伙人会出问题”的老板,他会自动放大所有“可疑”的举动,把中性行为解读成威胁。

而信念一旦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调整。

因为相信大师的话,他开始疏远、防范、试探合伙人。

他的防范和试探带来的结果就是,对方感到不被信任,于是疏离、防御、反击。

此时,双方的互动成为信念的回声。

当这种心理暗示蔓延至团队,连第三方也会受影响。

财务、人事在老板暗示的氛围下,会主动寻找“证据”,整个组织陷入“猎巫模式”。

如果财务和人事恰好是合伙人的朋友,那老板的“运气”会更差,也会更坚定地相信——

“大师说得没错。”

于是,结果与预期一致,信念被强化,迷信被巩固。他更相信“大师很准”,而非我被心理暗示牵着走。

你看,笨老板被心理暗示操控,聪明业务员利用心理暗示引导。

一个被动走向命运,一个主动改写结果。

前者信命;后者懂人。
前者被“预言”,后者“创造预言”。

他们的差别,只在一个念头,是让信念支配你,还是让你支配信念。

所以,最好当个聪明人。

最后,不建议大家算命。

命运本来有无限的可能,但是如果在被观测的状态下,就只能向固定的方向去走。

所以,民间有命越算越薄的说法。

如果真想算命,可以来找我,免费的,说不定比大师还准呢图片图片

今天就这样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