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别让TA吃太饱
01
昨天我们办公室那只猫捉了一只老鼠。
我随手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和会员群,大家居然一片惊叹:
“你们的猫居然会捉老鼠!”
“这才是猫本猫!”
“你这猫太牛了吧!”
“你是怎么把它养得能捉老鼠的?”
我看着评论,突然有点出神。
猫捉老鼠,不本该是本能吗?
但现在,只要有猫做了猫的事,就能引发全场震撼。
有朋友问我,是怎么训练它的?
我说:
“很简单,别让它吃太饱。”
说完后回味了一下,感觉不是在说猫,是在说人。
你看现在这个社会,很多本该是“天经地义”的事,突然就变得“值得表扬”了。
比如:
一位明星背熟了台词,不用替身,被吹“敬业”;
一个孩子没有闯祸,能被当作“懂事的典范”。
只要稍微做了点“应该做的事”,就能被当成榜样。
这是一种荒诞的通货膨胀。
标准退化到谷底,分内之事变成闪光点,能力退化,反而能让很多人共情。
02
再比如教育界。
“赏识教育”大行其道,孩子把一件事做得像狗屎,家长还要在这坨狗屎里,挑出一块“没那么臭的地方”来强行表扬。
怕孩子受挫,怕孩子伤自尊,怕一句批评就影响一生。
结果你看,现在跳楼的中小学生比过去多了几十倍。
是现在的孩子天性更脆弱吗?我倒认为是从小就没让他们见识过风雨,平时吃得太饱,穿得太好,被全方位照顾得过头了。
我们喂猫喂得太饱,它就不捉老鼠了;
我们养孩子养得太顺,它就不敢面对失败了。
我家这只猫,既能躺在办公室椅子上晒太阳,也能半夜自己逮老鼠,不挑食,也不怕脏。
你要说它特别,其实并不。
它只是没有被喂废。
真正的能力,绝对不是表面功夫,
而是你把一个生物丢进真实世界,
它能不能活下来,还活得不错。
我非常确信,我们办公室的这只猫,无论是当宠物,还是去外面当流浪猫,都可以活得很好。
虽然它是白猫,生来就是猫界地位最低的,但仍然会在后天的训练中变得很强悍。
03
说到被喂废,我还想到外贸圈里的那些大厂业务员。
很多人每天坐在大办公室里,不用开发客户,因为公司的平台已经吸引来了客户;
不用不用处理售后,因为有售后部分;
不用处理技术问题,因为有工程部的工程师,
他们顶多转发几个邮件,抄个报价。
久而久之,吃得太饱,惯得太顺,爪子早就钝了,野性早就没了。
一旦离开平台,他们可能连一封像样的开发信都写不出来,更不要说去开发客户了。
他们就像宠物猫,倒不是能力差,只是从没真正“捉过老鼠”。
真正的业务员,应该是那种:
能坐办公室,也能跑工厂;
能接待客户,也能追着货代死磕;
能在平台上等询盘,也能翻墙自建渠道;
顺境下吃得体面,逆境中活得像野猫。
04
这个世道,人们感叹猫能捉老鼠,真的让人很感慨。
我们在温室里鼓掌,却忘了外面还有风霜雨雪。
我们都习惯了给“不犯错”鼓掌,却忘了,本分本该是起点,不是终点。
久而久之,标准越来越低,本能越来越稀缺,连“活成一个正常人”都被当成成功的标志。
猫捉老鼠会被点赞,
孩子不顶嘴会被夸懂事,
成年人不摆烂会被称作有担当。
可如果我们总是为“最低限度的正常”喝彩,那这个社会,还能指望谁去追求卓越?
我希望,猫捉老鼠这件事,有一天能不再成为新闻,就像我也希望一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需要被表扬,也不怕被批评。
世界真实而锋利,我们不能一直活在被鼓励的泡沫里。
让猫有爪,让人有骨,
让所有“本来如此”的事情,
再次成为“理所当然”。
抓老鼠之余,小白躺平功力也是一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