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那个曾all in创业的人,现在又去打工了

01

有个SOHO来找我聊天。

他说自己创业两年,行业明明是风口,未来可期,却越来越焦虑,因为没啥订单。

即便有,也是零星的小单。

这些小单赚到的钱不足以覆盖投入,如果没有存款,怕是生活已经成问题了。

他现在非常焦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到行业爆发的那一刻。

虽然很难,但他不甘心放弃,因为时间、精力、金钱都砸进去了,现在放弃像是承认失败。

可继续下去,又看不到尽头。

他问:

“我是不是该去打工了?”

我没急着给他建议,而是给他讲了一件往事。

早在Uber和滴滴出现之前,北京已经有过类似的打车服务。

当时有一家创业公司,他们尝试用电话调度私家车,甚至设立了客服中台去撮合乘客与司机的交易。

按说,这种商业模式是很好的,逻辑也很清晰。

更主要的是,乘客对出租车司机不满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服务一定是有市场需求的。

但是,这家公司最后死了。

为啥呢?

因为再先进的理念,若踩在了错误的时间节点上,也会沦为炮灰。

当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人们连导航是啥都不知道,苹果也是到了2007年才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机。

我记得那个时候网银都是少数人在用,更别说移动支付了。

还有就是,数据不流动,无法优化调度路径。

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人们没有“手机打车”的认知基础市场教育成本非常高。

所以,虽然这家公司的商业理念和逻辑没有问题,市场有需求,他们也很努力,但仍然死了。

02

创业者常被鼓励坚持,仿佛熬下去就能看到光。

在我看来,熬的最大意义不是看谁意志更强,而是谁能活到天亮。

与其在错误的时机里硬扛,还不如找一种能活下去的方式,等时机成熟时再回来。

如果让我给建议,我会说这不是“要不要坚持”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资格坚持”。

在正确的方向里前行,你还得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撑过行业爆发前的沉寂期?

  2. 有没有备选方案,一旦创业断粮,还能活下去?

  3. 愿不愿意以“保留主线、局部妥协”的方式延续梦想?

换句话说“坚持”不是信仰,是一种能力。

你有没有资格坚持,不是你主观上多想坚持,而是看你能不能活着坚持。

说白了就是看你有多少钱为你的梦想投入。

创业者分三种人:

第一种:有足够资金,生活无忧。

这一类人可以在市场冷淡期默默打磨产品、积累客户、搭建供应链。

只要方向不跑偏,就能一直坐在牌桌上等风来

他们最忌讳的就是被短期焦虑误导,提前撤了,导致前功尽弃。

第二种:中等资源,略有积蓄但不宽裕。

这类人需要做减法。

该放的东西要果断放弃,能接点兼职、做点副业就去做

打工的目的是为梦想续命,而不是被现实收编。

只要你的核心业务还有心跳,那就还有机会。

第三种:现金流已断,账上只够活几个月。

这一类人不需要坚持,需要冷静止损,先活下来,再谈理想。

无论任何时候,生存都是第一位的,记住这一点就行了。

很多时候,打工不是放弃梦想,是曲线救国。

看过《一个人的外贸江湖》的人都知道,萧懿决定创业后,第一件事就时候去找了一份工作,只不过,这份工作是她精心挑选的,和她创业部冲突,同时还能补贴家用。

《一个人的外贸江湖》全集123

很多创业者死在“面子”上,觉得打工丢人,坚持才高尚,放弃就是失败。

你要知道,创业从来不是体面的事,它更像是下水道里的求生游戏,在一片乌七八糟的环境里求得一线生机。

真正的失败,是你忘了自己为什么开始。

最后,我想写给那个SOHO和正在创业者几句话:

别太早下牌桌,特别是当你还有筹码时;

也别硬扛到脱水,如果你已经没有筹码了;

先保命再求胜,才是最务实的创业方式。

看得见未来固然很好,但你要能活到那一刻,才算真的赢。

今天就酱紫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