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他说“有需要再联系你”,我哈哈一笑,计上心来

很多业务员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跟进一位客户很久了,发了报价,聊了需求,感觉对方挺有意向。

结果,客户最后只丢下一句:

“有需要再联系你。”

这话听起来体面、客气,甚至还留了一点“可能性”。

但你心里其实已经知道,近期成交的概率很小,大概率是被委婉拒绝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这句“有需要再联系你”的隐藏语义:

还有没有戏?
该不该追?
又该怎么追?

一、客户没说“不”,就等于还有机会吗?

不一定。

这句话是全世界通用的万能结束语

听起来像是“我们保持联系”,实际上可能是“你别再联系了”。

复杂的是,不同国家的客户,说的虽然是同一句话,但含义完全不同。

如果你听不懂背后的文化语境,就容易在错误方向上投入热情,最后只剩下徒劳无功

举几个典型例子:

  • 日本客户最擅长“礼貌性拒绝”。
    嘴上说“保持联系”,心里其实已经拒绝了。你再跟下去,只会显得不识趣。

  • 中国和印度客户属于“放风筝型”。
    很多时候,他们对产品感兴趣,但更想看你会不会自己先松口降价。故意冷着你,等你自降身价。

  • 欧美客户,相对直接。
    这句话基本就是字面意思:现在没需求。
    你再死缠烂打,只会让他们厌烦,让原本未来可能合作的希望彻底消失。

  • 中东、南美市场,往往是情绪型表达。
    他们说“会联系你”,有时是客套,有时是套路。
    他可能根本没认真考虑你,也可能在看你会不会忍不住主动找他,看看你有多想成交。

听不懂客户的意思,不一定是语言问题,更可能是你没摸懂他的思维方式。

二、如何判断客户的“温度”?

以下几种表现,可以帮你更准确地判断客户到底是真没单,还是没选你。

客户主动问交期、付款方式、MOQ

说明他在认真评估,即便没有订单,也说明他在把你和当下的供应商进行对比。

虽然不能确认一定有订单,但能确认对方是有订单的真实买家。

客户说“再看看”。

说明你在候选名单里,但不是唯一。

这时候你要做的是,强化为什么选你的理由。

只回一句“收到谢谢”、“保持联系”,从头到尾没问过任何关键问题。

说明客户对你只是基本的礼貌性处理,不要对他投入太多时间了,除非你知道他目前有订单,且知道他对谁感兴趣。

三、客户没拒绝你,你要不要继续追?

我觉得要追,但要看怎么追。

1.婉拒了你,最好别再追问“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这个时候,不如换个姿态,用有内容、有价值的方式刷存在感。

比如:发新品上线通知、分享客户评价或成功案例。

不是为了逼他下单,而是为了让他知道你还在,且发展得不错。

毕竟,人都是慕强的嘛!(这里又涉及到心理学,不展开讲了。但你要知道,好的销售一定是很懂心理学和博弈的。)

换句话说,要让客户意识到,错过你,是一种损失。

2.客户在等你让利。

这时候最忌讳你自己说:“价格我们还能谈。”

你要稳住价格底线,同时换筹码,不降价,但附送小配件;维持价格,但给更好的付款条件;提供更小起订量,降低客户下单风险。

要记住,你是在谈合作,不是在“求人”。客户在试探底线的时候,最好不要快速给出底牌。

3.客户确实暂时没订单。

别打扰,但也别断联。

你要做的,是成为他心中那个一旦需要,一定会先想到你的人。

具体操作如下:

  • 每季度发一次新品目录

  • 节假日轻问候

  • 社媒保持轻互动(他不点赞不代表没看到)

客户当下没单,不代表你当下没事做。

客户没选你,不代表你没价值;

客户不回你,也不代表你要消失。

当客户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的时候,你要能听懂这句话背后的的动机,是婉拒?是试探?还是纯敷衍?

只有弄清楚这些,才决定了你是个平庸的业务员,还是一个真正有判断力的业务高手。

而真正的高手,不纠缠、不卑微、不自大,始终保持存在感和稀有价值感。

今天就酱紫。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