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都是打工人:有人被剥削当牛马,有人却利用老板,成就自己

一提“打工”,很多人脑子里立刻闪现资本家拿鞭子,我们在工位上当牛做马的场景。


因为人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就是,资本家(老板)永远剥削劳动者,劳动者只有被剥削的命。

可问题是,光骂资本能解决什么?

资本照样赚钱,你照样加班。

不如换个角度去想:既然老板要剥削我,那我能不能反过来利用老板,成全自己?

想明白这个问题,才是打工人能翻身、永远不怕失业的关键。

01 打工的三重境界

第一层:拿时间换工资。

月底领一份固定薪水,工作机械重复。

等到35岁,公司一个“优化”通知,就能把你推去跑滴滴送外卖,

第二层:依旧是用时间换钱,但这些人自驱力更强。

甲方一次次改方案,老板一次次挑刺,在无数次快崩溃的夜晚,他们练出了抗压能力和专业技能。

别人看是折磨,对当事人是“魔鬼训练营”。

第三层:借公司的资源和平台,为自己修一条未来的管道。

别人以为你老实、能吃苦,不计较加班,其实你在悄悄搬砖。

当然了,你不是为老板造楼,而是在给自己打地基。

很明显,前两层工作是被动生存,第三层才是主动成长。

02 消耗型工作 vs 积累型工作

为什么有人35岁被裁后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甚至连和前一份工作持平的工作都很难找到?

因为他们大多数在做“消耗型工作”。

消耗型工作的本质是把时间、注意力、身体折现卖掉,换点即时现金。

停下来,流水就断了。

下面这些工作就是典型的消耗性工作:

  • 电话销售:客户名单归公司,换个公司就全变成“无效号码”。

  • 房产中介的带看员:天天开门关门,却没掌握核心客户。

  • 行政助理、前台:十年如一日,Excel表格从VLOOKUP到XLOOKUP,但核心价值没变。

  • 单调客服:每天回答格式化问题,AI一升级,就能把他取代。

  • 基础会计:流水账登记,十年后依然是流水账。

  • 培训机构助教:机械陪练,学生走了,经验也跟着蒸发。

  • 。。。。。。

这些岗位看似“白领”,其实是伪积累。做得再久,跳槽价值依然很低。

与之对应的是“积累型工作”,它像一支会分红的股票,时间越久,价值越大。

  • 外贸业务员(客户关系、供应链、人脉可迁移)

  • 律师(案例经验、人脉网络)

  • 会计/审计/税务顾问(财务分析与合规方案)

  • 医生(临床经验、手术技巧)

  • 工程师(研发、设计、专利)

  • 建筑师/设计师(作品集就是长期资产)

  • 项目经理(跨行业迁移能力)

  • 产品经理(对市场、用户需求的理解可复用)

  • 市场/品牌操盘手(案例可迁移)

  • 供应链/采购经理(掌握资源和议价能力)

  • 投资经理(项目判断与人脉积累)

。。。。。。

这类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可迁移、可复制、能沉淀

你停下来,它依旧为你带来价值和利益。

03 给外贸业务员的几点提醒

外贸业务是一个典型的“积累型行业”,但很多业务员自己却不清楚。

为了让你不浪费时间,让自己变得越来月之前,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 别做“报价机器”
    光靠群发开发信和机械报价,只会永远停留在第一层。要去理解客户的痛点,积累沟通经验。

  • 在被PUA中学习管理
    老板画饼、客户刁难,别只愤怒,试着反向研究:他们用了什么逻辑让你心甘情愿?这就是免费的管理课。

  • 积累个人资产
    把客户转化为长期关系,把供应链知识、跨文化沟通力沉淀下来,这是别人拿不走的资本。

  • 最终目标
    当你手里掌握了订单和供应链,公司不敢轻视你,客户也愿意跟随你。那一刻,你已经不是被剥削的螺丝钉,而是一个在利用资本的“独立资本家”。

打工的悲哀,不是你给别人赚钱,而是你什么都没留下。

老板画的大饼你未必能吃到,但你完全可以学会烘焙。

有一天,你开了自己的面包房,就轮到别人排队买单。

今天就酱紫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