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郑州饸饹面馆事件反转:从网暴他人到自食其果

 

01

最近,郑州一间饸饹面馆因为7人吃一碗面”的争议,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

 

三名大人带着四个孩子去店里吃饭,孩子吃完面后,按照店里宣传的“无限续面”去加面结果在续面时被厨师训斥,家长与店家发生争执。

 

随后,老板发布视频,称7人只点一碗面还无限续面”,在视频里还叫这7个人“七匹狼”。

 

该视频戳中了人们平时被占小便宜后内心的不爽,迅速获得大量同情和声援,带小孩吃饭的家长和小孩被网暴。

 

然而,随着更多事实被揭开,剧情急转直下人们发现,事实和面馆老板的单方面陈述相差巨大。

真实情况是:

  • 顾客其实在店里正常消费了一百四十多块钱并不是只点了一碗面;

  • 视频显示,大人没吃面,只有孩子吃了;

  • 方在街道办达成和解,双方承诺不再说这件事;

  • 老板毁约,再度发布视频造谣攻击,甚至把未成年人的画面公开。

 

最终,舆论彻底反转,老板本人陷入网暴,面馆关门,名声扫地。

 

如果只看表面,这似乎是一场“网暴事件”。

 

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堂现世因果课。


02

如果顺着时间线往前看,会发现这位面馆老板的行为模式早已埋下伏笔。

 

不说别的,就说他自己挑起的事端:

 

宣传与实际不符:店里打出的广告是“无限续面”,但当顾客真的去续时,他却动了怒,训斥孩子。

 

自己设下规则却不愿遵守,本身就是对契约精神的蔑视。

 

和解后毁约:在街道办调解下,双方明明约定删除视频、互相道歉,他却转头反悔,再度发声抹黑顾客。

 

这已经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习惯性毁约。

 

造谣博流量:明知顾客实际消费了一百四十多块钱,他仍执意散播7人只点一碗面”的说法,用情绪化叙事来博流量,完全无视事实。

 

结果,随着舆论的发酵,事态的扩大,他的旧账被翻出,更多人站出来揭露,比如他卖880元的课程却不授课,拖欠厨师工资……

 

一桩桩旧事指向的都是同一个行为模式即:信口开河,毁约失信。

 

换句话说,他这次遭遇的不是偶然事故,而是长期积累的恶因终于集中爆发。


03

把这家饸硌面面馆老板和普通人相比,他有自己的事业,有七万多粉丝的自媒体身份,甚至开设收费课程,表面看起来风光体面,算得上是一个“成功人士”

 

很多人或许也会疑惑:这样一个人品堪忧、自私自利、毫无契约精神的人,为什么还能赚到钱、当上老板?

 

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果不是立刻兑现的,恶因也会有暂时的假象繁荣。

 

在那段时间里,他确实尝到了逐利的甜头靠噱头博流量,靠套路赚快钱,靠包装营造出“成功人士”的形象。

 

可是,这样的成功只是一座沙堡,看似高大,注定禁不起风浪。

 

如今的结果,正应了那句老话“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所以,一个人无论多聪明、多会钻营,他或许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无法逃脱因果规律。

 

人都要为自己种下的因而买单,没有人可以例外。

 

佛祖说的,因果不可改,就是这个意思。


04

真相大白后,报应很快就来了。

 

首先是舆论反噬。

 

一开始他借7人一碗面”的叙事收获了同情和流量,可随着真相逐步曝光,叙事崩塌,他迅速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其次,名声扫地。

 

当然了,这种人可能根本不在意名声。

 

7万多粉丝的自媒体本可以成为资源,但在失信人设崩塌之后,粉丝成了最锋利的反噬力量。

 

再次,旧账清算。

 

往日被他拖欠、被他坑过的人纷纷站出来,一桩桩旧事汇聚在一起,把他的信用彻底压垮。

 

最终就是口碑崩坏,面馆被迫关门。

 

他所谓的“成功人士”身份也瞬间瓦解。

 

这一切并不是“倒霉”,更不是“网暴”使然,而是他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

 

05

几乎所有宗教和文明都在不同的语言里表达过关于因果的理念。

 

佛教说:因果不可改。

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道教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迟早而已,不是不报。

 

基督教《加拉太书》里写道: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伊斯兰教强调:真主是公正的,每个人都将因其行为得到回报。

佛教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有智慧的人在“因”的阶段就谨慎自守,不敢轻易播下恶因,因为他们知道,果迟早会来,无法逃避。

 

然而,大多数人做事时随心所欲,到了恶果显现才后悔,可惜已经太迟。

 

饸饹面老板就是典型的“凡人畏果”

 

他一次次毁约时不觉得有问题,反而觉得自己聪明,直到恶果降临,名声扫地,生意关门,他才真正尝到因果的滋味。

 

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遭遇时,不要只是情绪化地看热闹,而要反过来照照自己:

 

我们是否也在生活中为了一点利益而毁过小约?

 

是否也在一时得意时,忽略过对他人的影响?

 

是否也以为“小错无妨”,结果在积累恶因?

 

这场风波表面上看是一次网暴事件,实际上却是一堂赤裸裸的因果课。

 

一个人若习惯性地违背契约、无视规则,把他人当作工具去逐利,那么最终失去的,不只是口碑和生意,而是最根本的信任与尊重。

 

所以,做个好人,守住契约。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