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去社保化”的新型工作模式都在这里了

01
9月1号,强制缴社保的政策正式落地。
个体户、中小微企业老板们集体哀嚎,哭诉最后那点微薄的利润也要被社保吞掉。
但人不会被尿憋死,企业也不会被社保憋死。
今天聊5个案例,合法合规,不玩猫腻,既能帮企业省社保成本,还能让员工到手更多。
1. 老张的俩前台。
老张开了家健身房,上午8点到12点是私教课高峰,下午4点到8点是下班族高峰,中午人少得连麻将都凑不齐两桌。
于是,他找了两个前台小妹,一个上午班、一个晚班,各干4小时,时薪20元。
她们属于钟点工,只需签劳务合同工,公司不用交社保,省下一大笔钱。
还听说有两个健身房之间共享自己的前台小妹,原因是这俩小妹表示想要多点现金在手上,不想交社保。
老板当然也是不想交的,但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预防前台小妹未来变脸告自己,就变通了用工模式。
于是,健身房的老板就把时薪提高。
结果就是,小妹每月可以多拿几百块,且可以自行决定钱花到哪里,可开心了。
2. 摄影师小李。
小李是婚礼摄影师,原本是某影楼的全职摄影师,公司要为他交社保,他的工资每个月也要扣几百块交社保。
后来影楼和他改签“摄影承揽合同”,按场次结算。
根据规模、客户要求,还有客户的打分,一场婚礼给摄影师1000-3000元不等,做完一场,结算一场,发票走他自己注册的个体户。
结果影楼不再缴社保,节省了成本,也避免了淡季养闲人的负担,小李的收入也更高了。
由于拿到的钱和用户评价挂钩,小李工作积极性更高,平时也更主动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其实,小李不止跟一家影楼签合同,影楼也不止跟小李一个摄影师签合同。
影楼和摄影师之间的合作,让各自的利益最都大化。
3. 退休返聘+杂工协助。
老陈60岁退休后闲不住,去一家公司当门卫,签了劳动合同。
考虑到老陈经验丰富、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因素,为了让工作效果更好,公司为老陈请了刚毕业的小陈去当临时工搭把手。
老陈忙不过来的时候,小陈就来帮帮忙,按小时结算,一个月赚几千块是可以的。
这样的话,小陈和老陈的工作一起解决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并没有增加。
4. 设计师小美的幸福生活。
小王的公司在广州,招了一个成都的设计师小美,小美不用去公司,也不用实时在线,时间自由,只按项目结算,工作不耽误带娃。
公司和小美的合同写的是“平面设计承揽协议”,每个设计稿800元。
小美不在广州社保覆盖范围内,公司不需为她缴本地社保,只在合同结束时一次性付款。
5. 美容院的技师。
林姐开了美容院,技师多,但流动性大,交社保等于把钱打水漂,员工和老板都不满意,只有第三方满意。
于是,她根据实际情况,让技师按需上班,技师只做预约制、每天高峰段接客,不满全日制标准(每日≤4小时,或每周≤24小时)。
结果,时薪提高,技师到手钱反而更多,美容院和技师都省去了被强制交社保。
02
总体来看,有5种模式的工作可让劳动者拿到更多钱,劳动者自行决定是否交社保。
降社保不是逃责任,而是用更聪明的用工方式,让钱用在刀刃上。
老板少花冤枉钱,员工多拿实打实的现金,社保局可能不高兴,但企业和员工会活得更久。
毕竟,人类社会的发展顺序是现有人,才会有别的什么东西。
即便是现在,没有人,啥也干不成。
今天就这样吧,祝大家都能活下去。
当然了,如果有一天,再出个规定,不买社保的人的娃不能上学,没有社保不能坐高铁、坐飞机,那你们就老老实实买吧,毕竟规则在别人手里,在谁的地盘上混就要听谁的,要不就只能找个新地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