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别在孩子面前丢人现眼

01
总是期待孩子“成龙成凤”的父母,有没有反观过自己到底是什么?
前两天从日本回国,航班落地后,发生了一件小事。
飞机刚停稳,一个女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径直掀开商务舱和经济舱之间的帘子,冲进商务舱,试图和商务舱的乘客一起提前下机。
一空姐礼貌地提醒她请回到经济舱等候,她不仅充耳不闻,还白了空姐一眼。
显然,这女人已经习惯了无视规则,且对服务人员不大尊重,认为空姐拿她没办法。
此时,我虽然很不爽,有替空姐出头的念头,但本着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就忍者内心的愤怒,没有搭理她。
但是,这女人看无人奈何她,居然继续带着孩子往前挤,试图插到我前面时,我扭头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这个凶恶的眼神让她停住了脚步,甚至本能地往后退到了经济舱和商务舱的交界处。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对一些弱势的制度代表(如空姐)不屑一顾,因为知道对方“只能劝导、不能执法”;
但是,面对有执法能力的人(比如警察),甚至看起不太好惹的陌生人时,却立刻警觉,迅速判断局势、评估风险,然后作出战术性退让。
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特征:
欺软怕硬、趋利避害、道德灵活、投机成性。
他们擅长在灰色地带生存,总能在制度不够刚性的地方找到漏洞,也正是他们,把原本可以秩序井然的社会,搞成了一地鸡毛。
02
这个女人看着挺“聪明”,认为自己花了经济舱的钱,享受到商务舱的服务,她肯定不知道,这所谓的“聪明”,只会让人鄙视和厌恶。
他们信奉的潜规则是:规矩是用来限制别人的,我能跳出来是本事。
但他们没意识到,一旦人人效仿他们的行为,他们赖以得利的灰区将不复存在。
而他们的孩子,也将在这样的土壤中长大,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只学会如何在混乱中掠夺。
那么,她的女儿,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她?
我相信,那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一定不是这样的。
老师们教她尊重秩序、体谅他人、讲道理、守规矩。
但她看到自己的亲妈表现的是另一套生存逻辑:插队、耍赖、抢先、不认错、没羞耻感,欺软怕硬。
她的成长环境会让她产生认知错位,必须在“老师教的”与“妈妈做的”之间反复拉扯,最终选择其中一种活法。
大多数人会选择那个最轻松、最能快速获利的版本,也就是她母亲的那一套。
03
孩子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这类母亲,或许愿意花大价钱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但却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做最差的示范。
她可能给女儿报了礼仪课,却在下飞机时公然插队;
她可能希望孩子懂礼貌、讲规则,但她自己的行为,却在传递一种潜台词:
“说是说,做是做,只要对我有利,规则是可以破坏的。”
这,才是最隐秘的教育杀伤力。
因为教育从不是口头的灌输,而是行为的感染。
希望天下的父母,别让你的孩子,被你亲手教坏。
至少,不要当着你孩子的面,表现得那么LOW。
那些自以为是的父母,自己没活明白,却早早地把一个混乱的生存逻辑,包装成“现实经验”灌输给下一代。
插队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它折射出的,是一种深植在社会人群中的病灶,即:规则感的缺失、自我中心的膨胀、以及对他人空间与尊严的漠视。
你可以抢一时的便利,但你也许正在亲手毁掉你孩子的世界观。
请记住:
一个人最深刻的教养,不是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讲礼貌,而是在没有人监督时依然尊重规则。
PS1:
一大早起来赶灰机,安检的时候,我一个很早买的华为的充电宝被没收了,因为产品上没有打上3C标志。
看来,现在3C标志的重要性大于品牌。再大的品牌,没有3C标志也不行。大家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充电宝,如果不符合规定,就不要携带出行了。
PS2:
经常收到一些求助,有些人甚至说,愿意付费咨询。
我呢,能回复的就回复,不能回复的也就算了,暂时对付费咨询没兴趣。
但是,我知道Club有些在某些领域很厉害的会员、包括此前的分享嘉宾,他们愿意提供付费咨询。
所以,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建树,愿意提供付费咨询的业务,可以把“个人介绍+擅长领域+解答问题的范围+收费标准”通过邮件的方式发给我,ly-r@163.com
请注意,个人介绍部分一定要写明自己目前所在的公司全名。
假如你的个人介绍里含你之前在大企业工作过,也要写公司全名,而不是简单的“某500强企业”,这种含糊其词的说法有骗子嫌疑。
当然了,你要是像我一样,只提供免费解答也是可以的。
到时候,我会把Club的“疑难杂症解答团”的名单推送出去,大家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30多万的外贸人在等待你的帮助呢!
Club的舞台很大,欢迎牛人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