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他砸碎了车窗,也砸出了这个时代的沉默

7月2日20时28分许,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货物列车在金华市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致广铁长沙客运段值乘的K1373次客车机车脱线。

炎热的夏季,车厢封闭、空调失效空气不流通,这些元素足以构成一场逼近生理极限的集体考验。

当乘客多次恳求乘务员打开车门通风而被拒时,一个年轻人站出来打破玻璃,让热浪中挤满乘客的车厢得以通风。

风来了,警察也来了。

砸窗小伙儿被警察带走,现场无人为他说话。

从这件事里看到了三层令人沉默的真相。

一、当规则变成了害人工具,要打破它吗?

在极端环境下,若制度缺位,常识与生存本能通常会顶替规则

我知道,有些人会选择等死,宁可死也不迈出去自救的那一步,因为他们早已经被驯化得极端温顺,宁可熬死也绝对不会破坏规则,破坏自己良民的形象。

只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等死。

如果你不愿意死,而恰好有人推到了你对面的那山墙,希望你能心怀感恩,而不是获救后去当一个麻木的旁观者。

如果一套规则,既不能在紧急时刻保护人命,也不允许个体自救,那它到底是什么?

二、乘务员的态度。

当男子砸窗时,乘务员并未强行制止,而是仅作口头劝阻。

为什么?

我猜,他们内心可能也希望有人这么做。

他们代表的是系统,但也是被系统囚禁的人。他们不敢主动开门、破窗因为那会违反规章、丢掉饭碗。

但如果有人“自发违规”,他们便可以后退一步,自保立场。

他们其实默许了,只是不能承认。

他们的沉默,是一种“职责外的鼓掌”。

三、麻木的群众值得拯救吗?

整节车厢的人都受益于砸窗带来的凉风,但最终无人站出来为他发声。

他被警察带走时,没有一人阻拦、求情、作证,甚至没有一声“谢谢”。

其实是我们常见的现象

谁出头,谁倒霉;

谁承担,谁背锅;

谁站出来,谁被清算。

到头来,英雄流血又流泪。

于是,人们学会了在凉风中沉默,在受益中划清界限,在内心鼓掌却在现实中转身。

他们的良知或许还在,但精致的利己主义已经让他们学会主动闭眼闭嘴戴耳塞。

202572那天个炎热的夏夜,车厢重新通风了,列车最终恢复运行的时候那个砸窗的年轻人也被警察带走了。

在制度和群众的双重沉默中,出头鸟就是这样的下场。

我们冷静下来反观整件事,你是否意识到,那面玻璃后,其实是我们对文明、勇气、责任与“做人”最低限度的想象

一车人的利益出头,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他说句话。

这次事故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是谁带走了砸窗者,而是我们集体送他离场。

这,才是砸窗者的真正宿命。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