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这才是懂规矩

前几天,我的助理小王去银行办理公司账户提额业务。

按理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流程。可负责经办的人却各种推诿,提了一堆要求,结果就是“不给提额”,理由是“银行规定”。

小王不急不躁,转身打电话咨询了总行和省行,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这个规定。

拿到了通话录音,她随后拨通了支行负责人的电话:

“我来办提额,经办人说是上面的规定,但我刚打电话问了总行和省行,明确回复是没有这样的规定。录音我也保留了。所以,我怀疑你们是在故意刁难我。”

支行领导问是谁经办的。小王回答:

“我不是想投诉谁,我只是告诉你我知道了什么。接下来如果你们还不办,那我就会去投诉。”

结果呢?电话还没挂多久,那位原本冷脸应对的经办人立刻换了副面孔,姐长姐短地跑来找小王,热情得仿佛重逢的亲戚,三下五除二把事办了。

说下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一、这类现象不是个例,几乎人人都经历过。

窗口工作人员身处机构底层,收入不高,事务繁重,话语权极小。但他们手里却握着一种“程序通行权”,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优越感来源。

在长期压抑与低回报中,他们学会了用“刁难”来证明自己仍有掌控局面的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未必是纯粹的恶,而更像一种自我确认机制:

你得靠我才能办成事,今天你能不能推进,全看我愿不愿意。

这种心理,在信息不对称 + 权力不透明的系统中尤为常见。

二、制度的不透明,是灰色操作的温床。

为什么他们敢随口编个规定就吓退办事人?

因为绝大多数人,面对“专业说法”时,默认相信,而不是核查。

而正是这种“查不清、问不到”的制度空白,给了某些人解释权,也给了他们拖延、搪塞、摆架子的空间。

三、有些人不是怕你强硬,而是怕你知道的太多。

在很多窗口办事员的潜意识中,来办事的人就应该低声下气。

你一旦态度清晰、逻辑有序、不卑不亢,反而会打破他们心中的“甲乙关系”预设。

他们要的,是求我办事的人,而不是平等对话的人(这种现象在北方尤为常见,在南方已经很少见了。)

这时候,他们就会不舒服,于是开始卡你一下,试图找回心理上的主导权。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我觉得不是撕破脸,也不是忍气吞声。建议参考小王的做法。

1. 查规则,先占据信息制高点。

别急着争执,先查清制度,能打电话就打电话,能上官网就上官网。

信息对称,是你反击的第一步。

2. 不愤怒,也不卑微。

像小王那样,不指名道姓、不情绪化,只陈述事实:

“我已确认你说法与上级规定不符,如果事情仍办不成,我会走申诉流程。”

这既保留了对方台阶,也传递了你的底线。

3. 该亮身份时就亮身份,该留证据时就留证据。

录音、截图、文件都可以成为“无声的震慑力”。不是为了搞谁,而是为了让对方知道:你不好敷衍,也不好摆布。

最后总结一句:

很多人办不成事,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被卡在人性的灰色地带与制度的模糊边界之间。

你要明白,有些人就是喜欢在自己那一点点权力里最大限度地为难别人,哪怕这么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不要怕为难你的人,你要做的,不是去讨好这种情绪,而是用信息、策略、逻辑,让他们知道,你不是那个会被轻易摆布的人。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