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0成本在德国创业,月入过万不是梦

 
01
在德国的某天,我走进超市,买了9瓶瓶装矿泉水,一共花了1.35欧元

你没看错,1L水0.3欧,一瓶水500毫升,9瓶总共1.35欧。

也就是说,一瓶水仅0.15欧

但真正让我震惊的,是接下来的操作。

我发现瓶子上写着押金0.25欧,意思是退一个瓶子可以获得0.25欧。

以前没注意到一个空塑料瓶居然可以换0.25欧,于是在IFA这几天,喝完水,就会把瓶子收起来。

今天去超市购物,把一袋子瓶子投进机器,机器“咔咔咔”一阵响,吐出了一张张收据。

我拿着这张收据走回收银台,抵扣了4.75欧的货款

这4.75欧,又可以买31瓶水了。

31瓶水喝完后,可以换回来7.75欧。

来算个账:

  • 每瓶水花 €0.15

  • 每个瓶子返 €0.25

实际上:我每喝一瓶水,不仅不用花钱,反而还净赚 €0.10,9瓶水,净赚 €0.90。

数量
成本 (€)
押金收入 (€)
净利润 (€)
10瓶
€1.50
€2.50
€1.00
100瓶
€15.00
€25.00
€10.00
1,000瓶
€150.00
€250.00
€100.00
10,000瓶
€1,500.00
€2,500.00
€1,000.00

10000瓶水是5000升=5吨。

假设一个家庭的生活用水全部用瓶装水替代,一个月大概需要5吨水,也就是10000瓶。

如果你不用自来水,全部用瓶装水洗菜、做饭、冲马桶、拖地、擦玻璃……洗澡,意味着不仅不用付一分钱水费,还能倒赚 €1,000。

从此,不再是“用水伤财”,而是“用水生财”。

所以,在德国创业,从路边捡瓶子开始也不是不可以。

要是遇到IFA这样的展会,每天赚几十欧是不在话下的。

02

这生意模式,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想出来的呢?

如果这个制度在某些地方存在,很多“聪明人”肯定会迅速找出赚钱方法。

他们会这么做:

  • 倒水套利:买水不喝,直接倒掉,只为赚那 €0.10 的差价。水是多余的,瓶子才是正餐。

  • 代退服务:组团蹲点退瓶机,帮你退瓶拿回购物券,收5%服务费,日入百元不是梦。

  • 券码倒卖:退瓶所得是超市购物券9折出售换现金,总会有人买的。退瓶机瞬间变提款机。

  • 工作室化操作:水批量进,瓶批量退,券批量卖,正规报税,合法套利,一本万利。

可以想象,甚至不出三个月,“退瓶创业培训班”、“宝妈副业指南:一天两小时,空瓶换房贷”之类的内容横扫短视频平台和知识星球。

然后,熟悉的剧情就来了。

黄牛团队与超市员工爆发冲突,占道退瓶、倒卖购物券、设备刷单等行为频发。

然后,退瓶机开始坏了。

再然后,监管部门紧急发声:

“该制度初衷良善,但被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现决定暂停试点,待完善机制后择机重启。”

没有人需要为此负责,也没有人会真正追问。

一套本应用于推动环保的制度,最终在“聪明人的智慧”与“对规则的敌意”中,死于套利、亡于信任崩塌。

这种事情,在一些地方也不是发生了一次两次了。

比如,为小微企业出口量身定制1039政策,最终轮为了一些中大型企业谋利的工具。

在倒查的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却是一些老实经营的小企业。

(相关阅读:老实外贸人的路,又少了一条

还比如,核酸检测本来是为了保障群众健康。

但有些核酸检测机构为了多做几轮检测,居然会故意放毒,让更多人感染,从而让一个城市陷入无休止的检测中,甚至不惜让各行各业停摆。

当然了,他们打的旗号肯定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着想。

反正,只要是可以套利的地方,那帮“聪明人”就能无所不用其极。

03
Pfand制度在德国之所以可以运作几十年,不是因为德国人多么高尚,而是因为信任体系足够稳定,钻制度空子这件事,社会不包容,法律不纵容。

而在某些地方,几乎每一项“激励机制”推出之前,都必须先问一句:

它能扛得住套利冲击吗?

如果不能,那么别奢望道德约束、别幻想全民自觉、别沉迷制度设计的“理想图纸”。

同样是一个退瓶制度,
在德国,它奖励信任;
在某些地方,它激发“聪明”。

当然,这些行为都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国家,比如套利斯坦共和国
有些人不要对号入座哈。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