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这种邮件写三封,客户通常都会回复

这两天一直在跟客户开会,忽然有了一些关于跟进客户的感悟。

很多业务员对怎么跟进客户是迷茫的。常见的卡点有四个:

一是客户有了初步回应后的跟进,
二是客户完全没回应但你觉得他值得追,
三是报完价后客户沉默,
四是寄完样品客户没动静了。

这几个阶段特别容易掉单,也特别容易焦虑。

今天聊聊这些问题,顺便把一些容易踩雷的误区也捋一下。

为了讲明白这些问题,我设置一些场景,请大家自动对号入座。

场景一:客户刚回复你,业务员就开始上头。

这时候客户通常是有点兴趣,但没那么大。

有的业务员一看到客户回复了几句,就开始猛推产品、猛发报价、猛展示PPT。甚至直接甩一堆 catalogue,说我们“支持OEM、支持小单、出货快、客户多、性价比高”……

这种操作很让人窒息,客户会感到有压力,也会觉得你很缺单。

这时候你应该干嘛呢?

我觉得这个时候业务员先别上头,至少要搞清楚一些问题,比如:

对方是不是决策人,有没有采购经验,然后再判断他到底想干什么。

是真想换供应商,还是有别的计划。

至少你要搞清楚客户针对这类产品采购的周期。

只有这样,在跟进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场景二:客户完全没回你,但你觉得这客户值得追。

很多业务员看客户没反应会放弃,但也有另一种人,不信邪,巨喜欢啃硬骨头。

他们每天换个标题发邮件,什么

“Just following up again”

“Re: our offer last week”

“Have you seen my email?”

。。。。。。

或者直接打电话骚扰。

如果你真的判断这个客户值得追,最好别让对方感到你在骚扰他。

你可以写邮件给他,但频率不要太高,不求回应,但要做到每次内容不同。

当你想表现出专业的时候,不要直接说“我很专业”,而是展示一些你做的专业的案例。

这种邮件写三封以上,客户通常都会回复的。

你可能会问为啥,我的答案是,大多数人不会放弃一个随时能用、用起来还挺靠谱的资源。

场景三:报价后客户不吭声,业务员开始焦虑。

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有的业务员报价之后,客户不回,就开始怀疑人生:“是不是我报高了?”
然后就忍不住再发一封:“Hi, if price is not good enough, we can reconsider.”

甚至自作主张先降价,再发一个新版本过去,一副不值钱的样子。

这种行为,在客户眼里翻译成四个字:“急于成交”,或者是另外四个字:“水分太大”。

而一旦你被贴上这个标签,客户只会继续压价,或者拖着你,等你再降。

有些客户的沉默,不是没空回你,而是等你自己先乱阵脚。

这时候你最好不要上杆子催客户对报价啥看法,而是要问报价是否有哪里需要调整。

“调整”是个非常中性的词,方向不明确,这个时候他有想法就可以自由发挥,且没有心理压力。

场景四:样品寄出后,客户开始“失联”。

很多业务员在这个阶段心态会崩。

因为你已经投入了成本、发了样品,客户明明签收了,却迟迟不给反馈。

这时候最好把心态放平,你要明白,之所以如此被动,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没做好。

寄样之前需要问清楚他们测试大概要多久?谁负责?是否需要技术支持?

有了这个时间预期,你才能心里有数,也有合理的理由去跟进。

比如对方说两周,那你第十三天发封邮件问:“如果测试中有任何需要协助的部分,我们技术团队可以随时介入。”

这种语气温和、站在客户角度,客户一般都愿意回复。

总而言之,当你说的话、做的事让客户没有压力的时候,他就会愿意跟你沟通。

跟进客户的本质,不是发邮件的频率有多高,而是你有没有判断客户节奏、理解客户心理、用对跟进语言。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