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这六类话,跟同事讲了后患无穷

很多人没意识到,职场其实是个实实在在的名利场,也是个信息交换密度极高的地方。

你以为只是在闲聊,别人可能在判断你是不是“自己人”;你以为你说的是真话,别人听的却是信号。

在办公室,你私下或公开说的每句话都会留下痕迹。

有些话,即便你早已忘记,总有人会替你记着,尤其是那些情绪垃圾和负面发言,迟早会被打捞回收,在关键时刻用作评判你的一部分依据,甚至是重要依据。

所以,为了能在职场中安稳度日,有些话越早戒掉越好,比如这些:

1. 暴露软肋的话

“这个项目我没什么信心。”
“我其实不是很懂这个。”
“我觉得自己最近状态不太好。”

你说这些话的时候,可能是想展示真我,但职场听众听的是能力不行。

尤其在你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哪怕一句轻描淡写的自我怀疑,也会被放大成“不靠谱”或“扛不住”。

所以说,你以为是坦诚,别人只会觉得你不行。

2. 把立场说死的话

“我绝对不加班。”
“这事我干不了,也不会干。”
“我从不和XX合作。”

刚性表态并不会显得你很勇敢,只会让你显得危险。更糟的是,你说的这些话可能把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

别人不会因为你说话直率就尊重你,只会觉得你“不好管”。

所以,说话要有边界感,也要留有余地,别把所有路堵死,也别把自己困死在“我就是这样”的设定里。

3. 情绪化抱怨的话

“领导根本不懂。”
“我觉得我们这个组没救了。”
“这项目真是浪费生命。”

也许你的同事心里也这么想,但人家未必会说出来。

别人不说,你说了,你就成了别人的嘴替,于是大家痛快了,却只有你一个人承担后果。

抱怨的快感是短暂的,被别人记恨却是长期的。你想表达意见,那就公开表达,对事不对人。

想排解情绪,去健身房出出汗比在办公室发癫要好很多。

4. 泄露跳槽 / 副业 的话

“最近有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
“我副业赚得比这多多了。”
“我待在这儿只是为了熬资历。”

这类话听上去像是诚实,实际上却在暗示一个危险信号:你随时可以走人。

而在职场里,没有什么比“不确定性”更让人警惕。你都能随时离开了,谁还敢把重要的事交给你?

你可以想走就走,但不要提前宣告退意。

未离职之前,你还拿着公司发的工资,既然拿别人的钱了,那就老老实实干活,别让给钱的人觉得亏了。

能做到这一点,别人才会相信你是可靠的、有职业道德的人。

5. 试探性八卦

“你是不是也觉得他最近不太行?”
“你说他靠不靠谱?”
“我听说XX可能要被调岗了……”

你试图通过试探建立同盟,但职场中稍微成熟的人是不会轻易接你的话的,更不要说那些老油条了。

你的一句八卦,很可能成为流言的源头,最终变成你的麻烦。

你想在职场中独善其身,最好的方式就是:
不主动当八卦的发起者,更不当二传手。
少问别人的是非,多关注自己的业务。

请记住:老板从来不喜欢公司里那个最八卦的人,即便老板自己就是个八卦的人。

对,我说的就是我自己,我就是那个喜欢八卦的老板。

6. 背后说人坏话

也许你真的有情绪,也许你说的全是实情。但一旦选择在人后开火,你就注定站在了阴面。

背后说人坏话的行为,就像往别人身上泼硫酸,你确实伤到了别人,但总有一些硫酸,会反溅到你自己身上。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信任越来越薄,路越来越难走。

再不喜欢一个人,也别在人后造口业。因为能在你面前说别人的人,终将也会在别人面前说你。

真不喜欢他,当面说比背后说要体面得多。

当面说,至少显得你坦荡;背后说,明明白白证实你龌龊。

总结一下:

在职场中,嘴是一个人最不值钱、也最容易暴露价值的地方。

高手不会靠说话“制造存在感”,而是靠不说某些话,做某些事去立人设,证明自己。

会说话,是加分项;
不乱说话,是护身符。

愿你在职场中少说一句冲动话,多走一步清醒路。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