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和这些人,不要合作! 不要合作! 不要合作!

他们没有明确违背你的规则,有时候也没有想“坑人”,但就是不理解什么是“契约精神”、“责任划分”、“时间节点”。
跟他们合作,不是合作,更像是一种折磨。
今天我想说一件很不“政治正确”的事,圣母B请绕道。
不要和有以下五种行为特征的人做生意。
这跟肤色、国籍、宗教、语言都无关,只和行为模式有关,真做过外贸的人都懂。
第一类:你说下周一,他说“别急嘛!”
通俗讲,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是哪天我再看看日历。
你多次提醒让他们在下周一前给反馈。
他们笑呵呵地多次说:“OK,No problem.”
到了周一,他好像啥都不知道,看你怒了,还会说,don’t angry bro!
这类人时间观念极为松散,一切随缘,计划对他们来说只是美好的愿望。
如果你要跟这类人做生意,就要做好一切随缘的准备。
第二类:永远不是他的错。
讲人话就是,只要我不认错,错就不算我的。
他们发错货,是你没讲清楚。
他们答应的证书提供不了,是代理没处理好。
他们付款拖延,是银行那边出问题了。
他们道歉只是一种社交手段,不是为了承担责任,而是为了快速结束对话。
总而言之,责任你担,黑锅你背,问题永远跟他们无关。
第三类:你以为在合作,他以为在 freestyle。
你以为你们合作做一个订单,彼此是一个team,要互相配合,他以为你是他自由发挥的舞台背景。
他能不顾现实情况,直接承诺你不敢接的条件,也能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改方案、发报价、谈条款,改完后只丢给你一个结果。
你给他讲规则,他在哪里逼逼人情;你讲流程,他强调做事要灵活。
反正你跟他说的他听不进去、你也管不了他。
更可怕的是,你以为他在跟你作对,实际上人家根本没这个心思。
第四类:合同只是参考意见。
规则对他们来说只是“参考建议”,真要执行还得“看情况”。
合同签了?
那只是阶段性文档,可以随时违约,且大方承认,毫无愧疚感。
相关阅读:中国人(含长着中国脸的人)禁止出现
(过两天更新一下这家工厂的最新情况)
他们觉得你太认真,你觉得他们太离谱。
规则对你是底线,对他们是弹性选项,可以随时改。
第五类:先接下来,翻车了再看咋办。
这种人的做事逻辑是,先干了再说。
至于后果,对他们来说是,到时候再说吧。
能不能做这个订单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订单接过来。
啥都还没影儿呢,就承诺交期。
出事之后还说:“你别小题大做。”
他们不总结,不复盘,不吸取教训,更不会认错,因为在他们眼里,他们从来没错。
这些行为,并不专属某个国家、某个肤色。但这些行为模式确实更容易在这些地方高发:
-
法治松散、制度不健全的地区;
-
没有契约精神、没有信仰的地方;
-
教育断层严重、对规则没有敬畏的环境;
-
被殖民打断、现代治理体系未建成的国家;
-
长期依赖外援、没有建立责任机制的社会。
你可能在非洲、中东、南亚、拉美看到,也可能在部分“精神非洲化”的同胞身上看到。
最后举个小案例,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一直被称为中非友谊的象征。该铁路全长1800公里,中国全套技术转移、设备援助、派出专家。
学会识人,懂得止损。
世界这么大,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说服,与其教育别人如何守规则,不如练好自己识人的本事。
远离这五类人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