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和这些人,不要合作! 不要合作! 不要合作!

做外贸久了,你迟早会发现这样一现实:世界上有些族群,他们不是坏,而是生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


他们没有明确违背你的规则,有时候也没有想“坑人”,但就是不理解什么是“契约精神”、“责任划分”、“时间节点”。

跟他们合作,不是合作,更像是一种折磨。

今天我想说一件很不“政治正确”的事,圣母B请绕道。

不要和有以下五种行为特征的人做生意。

这跟肤色、国籍、宗教、语言都无关,只和行为模式有关,真做过外贸的人都懂。

第一类:你说下周一,他说“别急嘛!”

通俗讲,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是哪天我再看看日历。

你多次提醒让他们在下周一前给反馈。

他们笑呵呵地多次说:“OK,No problem.”

到了周一,他好像啥都不知道,看你怒了,还会说,don’t angry bro!

这类人时间观念极为松散,一切随缘,计划对他们来说只是美好的愿望。

如果你要跟这类人做生意,就要做好一切随缘的准备。

第二类:永远不是他的错。

讲人话就是,只要我不认错,错就不算我的。

他们发错货,是你没讲清楚。

他们答应的证书提供不了,是代理没处理好。

他们付款拖延,是银行那边出问题了。

他们道歉只是一种社交手段,不是为了承担责任,而是为了快速结束对话。

总而言之,责任你担,黑锅你背,问题永远跟他们无关。

第三类:你以为在合作,他以为在 freestyle。

你以为你们合作做一个订单,彼此是一个team,要互相配合,他以为你是他自由发挥的舞台背景。

他能不顾现实情况,直接承诺你不敢接的条件,也能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改方案、发报价、谈条款,改完后只丢给你一个结果。

你给他讲规则,他在哪里逼逼人情;你讲流程,他强调做事要灵活。

反正你跟他说的他听不进去、你也管不了他。

更可怕的是,你以为他在跟你作对,实际上人家根本没这个心思。

第四类:合同只是参考意见。

规则对他们来说只是“参考建议”,真要执行还得“看情况”。

合同签了?

那只是阶段性文档,可以随时违约,且大方承认,毫无愧疚感。

相关阅读:中国人(含长着中国脸的人)禁止出现

(过两天更新一下这家工厂的最新情况)

他们觉得你太认真,你觉得他们太离谱。

规则对你是底线,对他们是弹性选项,可以随时改。

第五类:先接下来,翻车了再看咋办。

这种人的做事逻辑是,先干了再说。

至于后果,对他们来说是,到时候再说吧。

能不能做这个订单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订单接过来。

啥都还没影儿呢,就承诺交期。

出事之后还说:“你别小题大做。”

他们不总结,不复盘,不吸取教训,更不会认错,因为在他们眼里,他们从来没错。

这些行为,并不专属某个国家、某个肤色。但这些行为模式确实更容易在这些地方高发

  • 法治松散、制度不健全的地区;

  • 没有契约精神、没有信仰的地方;

  • 教育断层严重、对规则没有敬畏的环境;

  • 被殖民打断、现代治理体系未建成的国家;

  • 长期依赖外援、没有建立责任机制的社会。

你可能在非洲、中东、南亚、拉美看到,也可能在部分“精神非洲化”的同胞身上看到。

最后举个小案例,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一直被称为中非友谊的象征。该铁路全长1800公里,中国全套技术转移、设备援助、派出专家。

然而几十年后运营几乎瘫痪。

原因并不复杂:腐败蔓延、管理无能、工程维护成本无人承担,把公共设施当成政治资本,没人真想经营。

这不是个案。

非洲很多由中国援建的道路、电厂、医院、通讯设施,在几年内就出现问题,根本原因是,他们只想接收成果,不愿承担维护成本。

就这样吧,

有些人啊,你出钱出力出人,手把手教都教不会的。

学会识人,懂得止损。

世界这么大,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说服,与其教育别人如何守规则,不如练好自己识人的本事。

远离这五类人保平安。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