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文章
他说,他的团队一个月做了1.4亿

今天这篇文章是写给赚钱心切想转行的人,以及职场菜鸟。
如果你看懂了,可以转发给身边那些特别喜欢为知识付费,以及特别想赚大钱的人。
特别是高校老师,如果你看到了,可以转发给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看看。
现在是10月,某卖课“导师”被宣传说,他们团队9月份做了1.4亿业绩。
如果你被这个卖课广告或者类似的广告吸引了,接下来准备花钱报课。
那么,在付款之前,可以花点时间问卖课机构几个问题。
一、那位月销1.4亿的导师卖的是什么产品?
没有产品,所有的业绩都是幻觉。
真正做外贸的人,讲起产品一定具体的,比如品名、型号、毛利、客户群、获客渠道、市场等一系列问题。
一个不说自己具体卖啥的人,他八成是在卖课。
即便有货卖,也是卖课为主,卖货为辅。
二、导师的团队有多少人?
1.4亿的月销售额,几个人做到的概率无限接近于0。
一个真实的外贸团队,要有开发、运营、采购、跟单、物流、售后……里面一定涉及了很多具体的东西。
最起码的,可以问下他们的获客渠道,人员分工。
对了,还有货代,1.4亿的货需要很多柜子的哦,问问这1.4亿的货有多少柜。
还记得前段时间我给客户找建材的订单吗?80万刀的货,我们首先就要给客户报价,并告知有多少个货柜。
记住,真相是可以无限细分的。
三、导师的目标市场在哪里?
外贸人最清楚自己的主战场在哪里。
欧洲、美国、日本、东南亚,中东、南美、澳洲、非洲,每个市场的客户、产品、要求都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
且,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主流品牌,以及产品的年需求量。
举个例子,
我做西班牙市场的燃气热水器,我就知道西班牙市场一年的燃气热水器大约需要45万台。
我就能根据价格去推算这个市场该产品的每年的销售额大概多少。
所以,报课之前,可以问一下他的产品主要卖到了哪个国家,做了多少销售额。
有了这些数据,就能验证他的数据是真是假。
四、导师在哪家公司任职?
公司名是验证真伪的底线。
别说一个团队月销售1.4亿,
你看看身边有几家年销售额过亿的公司?
月销售额过亿,这铁定是当地政府绝对的纳税大户啊!
事实上他们的出口额达标了,只是一直在用一达通出口,导致数据都登记在了一达通名下。
后来他们换回自己公司出口之后,今年就成功申请到了广交会展位。
虽如此,但我相信,一家月销售额1.4亿的公司,很大概率是自己出口的。
总之,敢公开公司名,就可以经得起验证和背调。
不敢说公司名的,那你们仔细想一想为他不敢让你知道。
反正,我是不认为公司名是商业机密。
五、导师的订单主要做 OEM 还是自有品牌
这两种模式完全不同。
OEM 靠客户关系和出货量;
自有品牌靠渠道搭建和市场推广。
我香港的公司全部做OEM, 大陆这边的公司做自有品牌(Tess Gift, Tess Health, Tess Cheers)
如果一个讲师模糊地说“我们两种都做”,那就等于什么都没说。
六、如果都有做,比例是多少?
比例是实力和定位的分界线。
真做品牌的人会清楚地知道结构。
谁敢讲数据,谁就真在经营;
谁只说“都做”而没有具体的数据,多半在编故事。
七、公司的品牌叫什么?
品牌是最容易追踪的线索。
只要告诉你品牌名,你就能查注册信息、查亚马逊、查阿里、查官网。
真正做品牌的人,会主动亮品牌;
没品牌的人,只能藏在虚构的“团队”后面。
八、做过哪些大型 OEM 订单?
既然月销售额达到1.4亿,一定是有大客户大订单的。
这是验证可信度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要说出品牌名,就能判断他到底有没有在国际市场留下痕迹。
说不出名字、拿不出案例的“导师”,大概只是在复述或者改编别人的成功故事。
最后说一句,
凡是不能被验证的成功,都是表演。
问这八个问题,不是挑衅大神,而是去跟大神深入沟通。
实战派都是很喜欢讲细节的。
怕细节的人,十有八九在卖梦。
虚假=模糊+夸张+遮掩
再举个例子:
我说我的SEO做得很好,
我就会说,
你去谷歌搜“AI voice mouse”, 我的产品就排在首页,且前几名都是我们。
如此一来,别人在谷歌上一搜,就知道我有没有吹牛,我是哪家公司的,我做的产品是什么,以及我做的效果怎么样。
我要是哪天去开一个打造个人IP的课程,
我会说,
我的公众号“Tess外贸Club”是外贸类公众号的头部大号。
我的个人俱乐部“Tess外贸Club”是中国外贸圈最大的民间外贸团体,
没有之一,
然后,会给他看实时后台数据、每个月的线下聚会的视频、年会的视频、福利仓里各期的视频。
如果有一天,我想开一场:
“小公司如何和500强公司取得联系,并赢得他们的青睐”
的课程,
我就会打开邮箱,让学员去看我和各家500强公司的往来邮件。(不是截图,不是截图,不是截图)
让他们看哪些公司买了样品,哪些下了订单,哪些签了合同还没下单。(7月份我开的小课堂就是这样做的)
对了,最近我们又和一家超级大公司COSTCO成功链接。
广交会期间(10.17),COSTCO多部门组织了第一次线上会议。
看,我们这样一家小小的公司,不照样和500强平等地坐到了谈判桌上了吗?
当你看到了事实,你才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向这个人学习,
就如同,我们微店所有的数据都看着不像真的,但真的是100%保真,可以接受任何人全方位的检验,甚至可以联系平台去验证。
所以,千万不不要仅凭别人嘴里说个数字,几张打着马赛克、真假难辨的截图,你就忙不迭地掏钱为“知识”付费。
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
10.26,Club线下聚会,东莞见!